【砥砺奋进的五年】镌刻在雪域天堂的苏州荣光 苏州与林周对口支援23年综述

核心提示: 西藏林周县种植的万亩油菜花田,在高山脚下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

  ⑤

西藏林周县种植的万亩油菜花田,在高山脚下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

□苏报记者陈秀雅

八月西藏,雪山巍峨,格桑花开。清晨,阳光照射在世界海拔最高河流之一的拉萨河上,散发出金色的光芒。从拉萨市区驱车65公里,向西、再向北,就是素有“天然沃土”美称的林周县。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中央各部门和15个省市“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的重大决策。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由苏州市对口帮扶拉萨市林周县。苏州携手林周23年来,林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8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7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3倍,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倍。

8月7日至11日,记者跟随苏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砥砺奋进的五年·聚焦苏州援藏工作”大型新闻采访团,来到林周。向记者献上哈达时,林周县委书记次仁顿珠动情地说:“林周与苏州的感情,就像喜马拉雅山一样高高耸立;汉藏友情,就像高原的蓝天一样纯净、像高原的白云一样圣洁。”

  ③

  两位在西藏林周县做旅游的工作人员,看到客人笑得十分甜美。


民生援藏

农牧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倍

“以前,县城里全是土路,风吹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林周县卡孜乡卡孜村的“80后”村民次仁桑布说。16岁时,次仁桑布到拉萨打工,自学汉语,如今在一家旅行社开车,每月工资5000元左右。这个憨实的小伙子,自告奋勇给记者当起导游,开着自己的越野车,领着记者参观苏州新村、苏州路、太湖路、苏州小学、苏州宾馆、昆虞公园、盛泽楼……“这些,都是苏州援藏干部来了之后才有的。”

次仁顿珠告诉记者,苏州对口支援林周的23年,是林周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百姓获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林周南北狭长,跨度达180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总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是拉萨市所辖7县1区中的第一产粮大县、第二牧业大县。自然资源虽丰厚,但林周基础条件落后,县城功能设施欠缺,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是有名的贫困县。

以1995年为界,林周这片“天然沃土”开始爆发出勃勃生机。自1995年以来,苏州已累计选派8批共62名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奔赴雪域高原,倾力倾情援助,截至2016年底,苏州共投入各项援藏资金7.25亿元,实施50万元以上项目110多个。苏州对林周的支援,更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逐年递增,从最初的构思、规划,到推动建设、引进企业,再到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特色产业培育形成,林周华丽转身成为自然环境优美、发展后劲充足的“拉萨后花园”。

这23年来林周发生了巨大变化——地区生产总值从5563.71万元增长到15.4亿元,增长了28倍,固定资产投资从300多万元增长到8.9亿元,增长了297倍,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62元增长到10910.31元,增长了13倍。

“去年起的新一轮援藏,严格落实‘两个倾斜’和‘两个80%’要求!”苏州第八批援藏干部、林周县委常务副书记、副县长潘志嘉说,“两个倾斜”就是“向农牧区和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两个80%”就是“确保80%以上的援藏资金用于民生领域、用于基层和农牧区”。

“造血援藏”是苏州对口援藏的主攻方向。潘志嘉介绍说,在新一轮援藏中,林周将致力于将传统农牧业“升级”为现代农牧业,围绕“一乡一品、八个片区”特色农牧业发展思路,筹集特色农牧业发展基金,调整种养殖结构,推进牦牛、高产奶牛、优质肉牛规模化养殖、彭波半细毛羊扩繁推广、饲草种植业发展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我们还计划在苏州设立净土健康产品展销点和旗舰店,推广和销售林周农副产品。”

记者在林周采访期间,巧遇姑苏区党政代表团、常熟市级机关代表团和海虞镇党政代表团分别在林周对口帮扶的点上进行考察。2003年,苏州作出了加强对林周对口帮扶工作的决定,苏州所辖县级市、区与林周各乡镇结为友好乡镇。乡镇对口帮扶机制,这是苏州在全国援藏工作中的首创。2013年,苏州再提出每年帮扶额度不低于30万元、并需逐年增长的要求。截至2013年底,苏州各帮扶乡镇(街道办)累计投入对口帮扶资金1800余万元。

产业援藏

因地制宜打造未来小康生活的“金钥匙”

紧邻虎头山水库,万亩农田相连。苏州第八批援藏干部、林周县副县长陈实抵达林周后,将这里开辟成为万亩高原油菜花田,作为林周旅游的一个新项目。8月9日,林周县首届油菜花观赏节暨林周净土绿色徒步大会在这儿开幕,群山映照下,金黄色的万亩油菜花吸引了一大批徒步爱好者。

着力将林周打造成“拉萨后花园”,凝聚着几代苏州援藏干部的心血。2009年,第五批苏州援藏干部返回苏州时,给“接棒者”留下了《林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而今,已完成林周县黑颈鹤观景台、热振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及拉萨北环线林周段精品旅游线路规划,林周农场旧址保护开发工程、热振片区旅游开发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

“接下来,将以旁多水利枢纽工程为核心,开发利用热振国家森林公园、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及寺庙文物古迹等自然、人文资源,全力打造更加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让旅游效应产生连锁反应,带动旅游线路沿线的群众增收致富。”陈实介绍说。

扶贫协作,由“输血”到“造血”是一个新课题。第八批援藏干部、林周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田嘉勇告诉记者,目前,林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1882户8325人,占拉萨市贫困人口的五分之一。“接下来,根据中央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我们将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把更多援藏资金投入到特色产业发展上来,为林周的贫困群众创造更多、更高效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林周县鹏博健康产业园就是一个重要探索。2014年4月,以苏州产业园建设成功经验为指引的林周县鹏博健康产业园批准成立。苏州援藏资金投入1亿元建设产业园,以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设施农业基地、藏药材种植加工基地、畜禽养殖基地、民族手工业基地为载体,依托农畜产品深加工、食药品生产和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加强特色农畜加工等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增强竞争力,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县级财力增长。目前,产业园道路、房屋等市政基础设施已经完成,藏香、手工业编织等6家企业已入驻产业园孵化。

白朗村的达娃卓玛之前在拉萨开茶馆,收入可观。去年,她关掉茶馆,又借了10万元,回到老家,组织36位残疾人创建了林周白旦手工艺品制造农民专业合作社,“把优秀的藏族手工编织、串珠等手艺变成工艺品”。今年7月20日,在林周县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达娃卓玛赢得季军,获得4万元奖励金。

公益援藏

苏州“后援团”开启援藏新模式

“作为一名援藏干部,资金、项目、产业、技术的支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架起西藏与内部沟通的桥梁,在民族交流、交往中,建起共同的精神家园。”潘志嘉深有感触。

一次调研,让潘志嘉等援藏干部心有戚戚。高原紫外线强烈,当地群众白内障、角膜病等高发,而县医院眼科综合实力不足,医务人员、技术设备等资源也非常贫瘠,几位援藏干部一合计,迅速将这一调研情况反馈回苏州“后援团”。

“大后方”传来好消息——苏大附属理想眼科医院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参与眼科援藏工作。今年5月17日,理想眼科医院与林周县政府签订《医疗对口支援协议书》,从而开启了苏州社会力量接棒公立医院参与援藏工作的先河。截至目前,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派出8名眼科专家到林周开展免费白内障、角膜病等筛查426人次,确诊的2名角膜白斑病人已赴苏进行免费治疗,并向县医院捐赠价值2万元的眼科设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走出去”“请进来”是苏州开展智力援藏的两种主要途径。23年来,除了苏州援藏干部带着经验和技术来到林周工作,林周县累计选派了350多名优秀干部赴苏州学习锻炼增长见识,选派卫生系统义务人员5000余人次赴苏州培训学习提升业务水平,林周县逐步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三大转移”:把干部和科技人才向产业发展第一线转移、向农牧区基层转移、向艰苦偏远地区转移。

潘志嘉说,只有不忘“不断释放民族地区发展潜力”的初心,继续实干、苦干历任援藏干部未完成的事业,全力助跑林周产业发展,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才能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调动并集合“大后方”的力量和智慧,着力拓宽援助领域,开启公益援藏模式,堪称创新。今年5月,江苏钟山明镜(苏州)律师事务所与林周县政府达成远程法律援助战略合作协议。明镜律师事务所为林周无偿提供3年的政府法律顾问服务,同时协助林周县司法局开展法律宣传及法律援助服务;苏州牧马人越野俱乐部则组织“姑苏马帮停留处,一路花开高原行”林周县首届大型爱心圆梦行动,为林周县小学生捐赠5000余套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服和学习工具,计划帮助春堆乡洛巴堆春10名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捐助松盘乡中心小学20台电脑,建立“微机房”,开设计算机课程,总价值80余万元;姑苏区政协协同各行业企业家代表到林周,捐赠100台爱心轮椅,并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拉萨到林周的隧道9月就要动工了。隧道建成后,从拉萨到林周县车行只需20分钟。这里,不仅是天然形成的沃土,更是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的沃土。”采访中,潘志嘉打出林周全新的“广告语”。

责任编辑:汤剑蕾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