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就是指由过去的状态向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常态的转变,是一个全面、持久、深刻变化的时期,是一个优化、调整、转型、升级并行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呈现出一系列新常态,主要有经济新常态、从严治党新常态、社会治理新常态、文化强国新常态、生态文明新常态等等。准确把握和积极适应新常态,主要手段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切实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质是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从速度层面看,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内涵发生质的变化;从结构层面看,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变化,不断优化升级;从动力层面看,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风险层面看,生态环境和一些不确定性风险将进一步显现。新常态,新阶段,发展仍是第一要务,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重点在落实好六个 “抓”,即抓稳定增长,确保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抓转型升级,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抓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抓创新支撑,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抓改革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抓民生改善,挖掘经济持续发展的可靠潜力。
全面准确把握从严治党新常态。
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新风貌,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伟大创造。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思想教育从严,着力解决“总开关”这一根本问题;干部选用从严,着力形成正确的导向和风气;管理监督从严,着力规范管班子带队伍的制度措施;惩治腐败从严,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改进作风从严,着力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常态;制度治党从严,着力完善管党治党的治本之策;纪律约束从严,着力强化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全党意志;落实责任从严,着力构建党委抓、书记抓、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从严治党新常态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主动适应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巩固从严治党的新常态,重点在突出“五个新”,即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形成作风建设稳固的新态势;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打造风清气正的新局面;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并重,开启刚柔相济的政党治理新思维;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权力运行制约监督的新规律;把抓党建与抓发展有机结合,形成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新格局。
全面准确把握社会治理新常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我党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表明了依法治理成为治国理政的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紧紧围绕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多元治理和源头治理改革创新,更加重视权利保护,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权益有了充分保障;更加重视发挥法律和道德的双重作用,坚持依法治理和以德治理相结合,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重视基层治理,以社区建设为重点,基层综合服务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基层基础工作日益巩固;更加重视网络治理,舆情管控和网络治理能力加强,互联网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更加重视公共安全管理,食品药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反恐等公共安全领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提高;更加重视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作用,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成为社会治理中的积极因素。面对新常态,社会治理重点在突出“四治”,即突出法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社会治理;突出共治,构建社会治理与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共同体;突出自治,夯实基层自治这个实现社会民主法治的重要基础;突出德治,强化公民治理这个社会治理的核心。
全面准确把握文化强国新常态。
文化强国新常态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深厚沃土,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借鉴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根基不断得到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通过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出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通过大力弘扬作为我们民族“根”和“魂”的中华文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常态,关键在抓好“五个始终”,即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始终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深入大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始终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努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始终强化队伍建设这个重要保障,牢牢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主导权。
全面准确把握生态文明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理念逐渐上升为统筹谋划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重大理论,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境界。坚持用生态文明理念统筹谋划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坚持从宏观战略层面切入,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入手,制定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形成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把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坚持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打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和持久战,以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满足群众的新期待;坚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形成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局面。积极适应新常态,核心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个体系”,即以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为实践主体,进一步丰富环境保护的理论体系;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为龙头,形成有力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以深化生态环保体制改革为契机,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组织制度体系;以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为抓手,构建改善环境质量的工作体系,推动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之,新常态是一个长久的时期,面临许多新挑战和新机遇,因此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我们的观念要适应、认识要到位、方法要对路、工作要得力。
(作者分别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教授;广元市委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