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传统 寄情山水

核心提示: 在8月13日闭幕的江苏省第六届新人美术作品展览中,我市美术界共有11幅作品入展。青年画家杭照军的国画作品《清溪澄境远》正是其中之一。

在8月13日闭幕的江苏省第六届新人美术作品展览中,我市美术界共有11幅作品入展。青年画家杭照军的国画作品《清溪澄境远》正是其中之一。“植根于传统,寄情于山水”,这是杭照军的创作理念,也是他近年来一以贯之的美术追求。

43岁的杭照军是我市美术协会秘书长,从事美术教育、创作已有20多年。担任小学美术教师期间,杭照军秉承“教学相长”的理念,一方面辅导学生,把自己掌握的美术知识、美学理念、绘画技巧倾囊相授,使青少年学生受到美的启蒙与熏陶;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绘画创作。长年累月的坚守下,杭照军不仅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在江苏省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他的绘画水平也不断精进,其创作的油画作品《大运河》曾获得镇江市油画双年展金奖。

早年,杭照军主攻油画创作。“油画重写实,画面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杭照军说,当自己双眼所见的事物通过笔尖呈现在画布上时,内心的喜悦是难以言喻的。然而,近年来,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杭照军的审美趣味发生了变化。他在探究中西方绘画语境的过程中,逐渐转向于中国画的创作。谈及这一方向性的变化,杭照军认为这是一种必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认识到,美术创作不能脱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要源源不断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杭照军近年来创作的国画作品既植根于传统文化,又突破民族长期审美的范式,他将油画的色彩光影表现与中国画的着色技巧进行融合;作品内容表现现实自然,又表达自我内心的情感,成果渐显。其国画作品《新雨放云静山林》《岚清气静》入展全国颜真卿被书画大赛,《翠烟层染水晶山》入展2017新京江画派中国画展,《高山仰止溪流有声》入展“不忘初心返本归原”中国画名家作品展,《秋涧鸣泉》获镇江市第六届青年书画大赛一等奖。

2015年11月底,杭照军与薛卫忠、韦建平、马俊四位青年书画家共同举办了以“守望”为主题的书画联展,共展出60幅书画作品,这是四位书画家人生的首次作品展。其中,杭照军有16幅国画作品参展,主题均为山水。细细观赏参展作品,虽然主题类似,但在杭照军的画笔下,画与画之间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景致、人文。如《浮云横山远》,竖版画面中山峰耸立,重峦叠嶂,白云随山环绕,营造了缥缈、悠远的境界。而同样尺幅的《幽泉树声满》,则把重点放在了“树”与“泉”上,一棵棵苍松迎山而立,或挺拔或弯曲,各有各的姿态,汩汩泉水从山间流出,如一条白色丝带,穿山而过,在山脚下汇聚。两幅画中,不仅有山水,亦有人烟。不论是山脚下的村落,还是山腰上松树掩映下的茅草屋,都彰显了人类生活的踪迹。在崇山峻岭间,在自然界面前,人类显得多么渺小。

杭照军说,国画创作既要植根传统,也要“师法造化”,即向大自然学习,还要“师心”,即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正因为此,他的作品以山水居多,人在画面中反而成了点缀,隐隐传递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份子,要以自然为师的谦卑情怀。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我,今年年初起,杭照军北上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习国画,每月一次,每次学习一周,授课老师都是美术界的知名教授。在持续的学习中,他开阔了视野,放大了格局,但始终不忘初心。他不时会记起人生的第一次作品展“守望”。“那次展览取名‘守望’是别有深意的。”杭照军说,守是一种坚定的态度,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望,则是艺术创新的生长点,展现自我的归宿点。“在创作中,既要坚守着传统,又要努力着创新。”在今后的创作中,他将继续“守望”着。

(曾萍 云莹 文/摄)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