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在镇江市丹徒区,停产近3年的江苏华泰化工突然热闹起来,一支百十人的工程队开进了厂区。让周边群众有些意外,这些人不是来恢复生产的,而是进行厂房拆除作业的。“这么大的一家化工厂说拆就给拆了,看来政府的‘263’行动敢于动真碰硬啊!”连日来,“263”行动和这家化工企业的“命运”成为当地居民餐前饭后谈论的焦点。
江苏华泰化工建成于2010年,年精炼煤焦油20万吨,主要产品为轻油、脱酚酚油、工业萘、洗油、粗酚、蒽油、中温沥青、燃料调配油等。2013年企业因环保问题被当地政府责令停产;日前,受企业所在地政府委托,一家专业机构完成了对该企业“厂房设备拆除及污染防治”的方案。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天平上,政府选择了后者。
选择的背后,是丹徒区委、区政府“生态立区”的决心。随着“263”专项行动的展开,丹徒区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强化“生态红线”意识,让这条地图上圈定的“红线”,成为发展进程中指导行动的“思想红线”,继而成为全区生态建设的内生动力。早在2013年,该区划定了包含5类13个区域、总面积78.83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12.9%的省级红线保护区,分成了29.15平方公里的一级管控区和49.68平方公里的二级管控区两大块。次年,又划定了包含3类12个区域的市级生态红线,总面积58.21平方公里。至此,丹徒区全域国土面积中的22.43%被确定为省、市两级生态红线区域。红线划定,就意味着:一级管控区内严禁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二级管控区实行差别化的管控措施,严禁有损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
“红线的划定看似对区域经济发展会造成一些影响,但从长远看,是一件利在后代的功德善举。”丹徒干部群众普遍认识到了这一点。正是因为有了长远的理念认知,去年底公布的“2015年度省级生态红线区域监督管理考核结果”显示,在参加考核的江苏省所有省辖市和下辖县(市、区)中,丹徒区总分第一。“生态红线”成为丹徒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不可逾越的分界线,不可偏离的生命线。
为此,丹徒区给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了一份“负面清单”,凡是“清单”里的项目,无论投资多大、利税多少都不能获得准入证。同时,对违法违规进驻红线范围内进行开发的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坚决关停取缔,对监管不力的责任人进行追责。近日,丹徒区“263”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群众举报,辛丰镇中心村的一片良田里新建一养猪场,气味扰民,污水直排,严重影响了周边群众正常生活。随后,辛丰镇政府召集村干部落实整改措施,由于业主抵触情绪很大,拆除工作进展缓慢。之后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发现猪场污染扰民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立即启动追责机制,仅用一天时间就拆除猪场,村党支部书记也因工作不力被免职。
今年5月,省“263”专项行动督查组来到丹徒区进行督查指导,对该区坚持问题导向、细化实施方案、运用“挂图作战法”“一线工作法”“考核督查法”,全方位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予以了充分肯定,这也让越来越多丹徒环保人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让人民群众拥有获得感的工作导向。据悉,该区今年计划投入9亿多元,重点推进18个生态环境类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不断提升环境风险的防范能力。(吴也尤 朱则野 崔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