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创新药研发惊艳世界
宿迁日报王晨报道 A股股票市值最大的制药企业、“国家第一批创新企业百强工程试点企业”唯一入选的医药企业、唯一将注射剂规模化销往欧美日市场的中国制药企业……在中国医药界,谈到创新,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绩傲人。
恒瑞医药公司研发人员测试样品。
“多年来,恒瑞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和国际化两大战略,致力于创新发展,打造中国创新型的跨国制药集团。”恒瑞医药副总经理张永强说。恒瑞通过大手笔投入、高层次引才、国际化创新等举措,一步步走出了中国药企自主创新之路。如今,恒瑞每年投入销售额10%左右的研发资金,拥有一支2100多人的研发团队,其中1000多名博士、硕士。公司的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特色输液、造影剂市场份额均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一。2015年,恒瑞以2500万美元首付款加总额可达7.7亿美元里程金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生物药品国外权益转让给美国药企。去年营业收入达到110.94亿元,在全行业增速10%左右的情况下实现销售、利润增长20%。
在江苏连云港,和恒瑞一样将科技创新作为立身之本的医药企业比比皆是。2016年,连云港药企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8%以上,远高于全国1%-2%的平均水平,在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100强中,连云港的恒瑞、天晴、豪森分列1、2、5位。
7月底,记者走进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首个中药数字化智能制造工厂内,只见中庭芳草如茵,四周全封闭车间内各种智能装备正有序运转。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说,康缘率先阐明了中药制药过程中化学变化与生物效应之间的作用规律,建立了智能制药技术体系,构建了新药研发到产业化转化的科学模式,对“桂枝茯苓丸”等经典名方及“热毒宁注射液”等多个临床验方进行了现代开发,独家上市了48个现代中药,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恒瑞和康缘的创新故事都发生在连云港开发区这块热土上。连云港开发区副主任王强告诉记者,生命健康产业已成为开发区最具特色、最具优势、最具潜力的主导产业。随着新医药产业竞争力提高和规模持续扩张,连云港正全力打造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内著名的“药港”正在形成。
无锡:超级计算机摘得榜首
南京日报记者张希报道 启动一分钟,相当于全球72亿人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日前,“1+13省市党报全媒体环省行”采访团抵达无锡,被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深深震撼。6月,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超级计算机大会上传出消息,“神威·太湖之光”第三次摘得世界超算榜首,第二名为中国的“天河二号”,第三名是瑞士“代恩特峰”,而美国“泰坦”20年来首次跌出了前三名。中国计算机界的“最强大脑”如此厉害,大伙儿感觉棒棒哒,采访团记者、小编争相和这个“大家伙”合影留念。
无锡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和2010年11月首次问鼎世界第一的“天河”系列超算不同,“神威·太湖之光”是我国第一台全部采用国产处理器构建的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峰值运算性能超过每秒10亿亿次浮点。第三名瑞士“代恩特峰”是每秒1.96亿亿次,美国“泰坦”是每秒1.76亿亿次。
采访团走进“神威·太湖之光”的所在地,发现虽然外面气温接近40摄氏度,但是里面舒服得很,为了保证这个24小时不眠不休的“工作狂”正常工作,室温得保持在22摄氏度,湿度在70%以下,机房窗明几净,被打造成无尘环境。超级计算机这么能算,体积也是大得不可思议,40个机柜足足占据了四层楼,为了确保运算安全,有两个变电站为这里提供“双保险”。这几天,有将近20个应用领域的300多个课题在这台超级计算机上“跑”数据。
人类为什么需要超级计算机,它运用在哪里?
这几天,美国的一项课题正在这里“跑”数据,科学家在地震带上放了很多传感器,试图从海量的细微变化中,寻找地震的规律、研判地震将带来的破坏性。
勘探队需要“寻宝图”,这张图就是地质构造图,它是依据地震时地质构造的反应绘制出来的,这需要大量的计算,否则,慢吞吞的计算也许还赶不上一口口井打下去找石油来得快。
超级计算机还有个大本领是破解生命“天书”。2001年,人类基因组完成了基因图谱的编纂,但是拿着这本图谱,人类就像是只认得26个字母的孩子,仍然看不懂书里的精彩故事。作为生命的“天书”,基因蕴含了许多病症的秘密,从最轻微的传染病到严重的癌症,都能从拥有超过30亿个碱基对的基因中找到答案,超级计算机是解开这些秘密的钥匙。
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吴吉明介绍,目前超算应用涉及天气气候、航空航天、海洋环境、生物信息、新药创新、先进制造、新能源等19个领域,超级计算机的意义不在于比拼算得快,其更重要的意义是,它将点亮应用之光,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徐州:数据湖打造全球样板
徐州日报记者范海杰报道 一张小小的蓝光光盘,可以拥有300G的存储容量;由蓝光光盘组成的光盘匣,可以存储3000多部高清影片……那么由光盘匣组成的光盘库可以容纳多少数据呢?答案是:沉淀一座城市的数据——数据湖。
位于徐州市铜山区的中国华录淮海数据湖,是中国华录和徐州高新区共同打造的存储一体化的数据中心。7月25日,“1+13江苏省市党报全媒体环省行”采访团来到中国华录淮海数据湖采访时了解到,作为国内唯一具备蓝光存储核心技术的企业,中国华录公司与徐州高新区通力合作,仅仅用了46天就完成了这座大数据中心的一期建设,规划将这里打造成立足徐州、辐射淮海经济区、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城市数据湖全球样板。
“数据湖”是一个什么概念呢?项目负责人许蕾打了一个比方:“如果把一张光盘存储的数据比作一滴水,那么一个能够承载城市海量数据的大数据中心,就可以被称作是这个城市的数据湖。”她解释道,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呈现几何增长,导致传统“容器”装不下了,因此需要一个可以满足存储需求的新的架构来作为大数据的支撑。
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数据湖的新型存储设备——蓝光光盘及光盘匣。“单张蓝光光盘可以拥有300G的容量,利用光盘匣技术作为基本存储单位可以达到3.6T,相当于5000多部影片的容量。”
许蕾介绍,建设数据湖的关键在于构建基于先进存储技术的大数据中心。而过去大数据存储面临高能耗、高成本以及数据安全难以保障等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华录利用独家研发的蓝光存储技术,创新性地使用了蓝光存储与电磁存储混合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上述痛点。
“相较于目前主流的磁存储和硬盘存储等方式,蓝光存储保存寿命长,数据不可篡改、安全可靠、节能环保,解决了现有磁带和磁盘阵列成本高、保存时间短等问题。”许蕾介绍说,蓝光存储可抗电磁攻击、防篡改、防病毒,具有50至100年的长久使用寿命。
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记者走进淮海数据湖的光盘库,只见由光盘匣组成的240个光盘机柜一字排开,只需轻点鼠标,机械手就自动将用户需要的光盘送入光驱……这个蓝光闪烁、颇具未来感的光盘库,就是数据湖海量存储系统的“大脑中枢”。
建成了最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后,淮海数据湖就可以在数据价值实现上面“大做文章”。
“我们把所有的数据,不管是政府的数据还是商业的数据,都保存下来。然后通过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开放大数据应用。”许蕾说,通过数据湖这个“硬件”和各种云平台应用“软件”相结合,可以满足城市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等各项需求,实现城市各领域高效、智能和精细化的管理、运行和服务,尤其是加强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等核心系统之间的综合集成,降低能耗,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和运行的智能化。
记者了解到,淮海数据湖一期全面建成后,整体存储容量将达到200P(即200×1024TB)。徐州高新区将通过实施“建湖、引水、水资源开发”三步走战略,利用大数据进行招商引资,带动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为徐州打造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注入新的活力、增加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