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当记者走进滨江地区多个道路项目的建设现场,就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强劲东风:丹北镇中心西路、胡高线建设如火如荼,通港公路延伸(一期)项目已完工通车。今年以来,我市抢抓发展机遇,打破滨江地区经济发展的道路交通制约,把有限的资金向该片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上倾斜,共计投入2.21亿元开工建设通港公路延伸(一期)、丹北镇中心西路、胡高线等三条道路,并被列为政府公示的30项年底重点竣工项目,全力打通滨江片区交通“主动脉”,为经济建设打造良好的“硬”环境。
在丹北镇中心西路的施工现场,大型挖掘机、重型吊车等大型机械设备在不停运转,重型卡车来回穿梭于工地上,十余名一线工人正在进行基层摊铺。“以前我们这里去埤城要绕个大弯,等中心西路修好了之后就方便多了,政府将给我们后巷老百姓开辟一条去埤城的快捷通道。”采访中,沿线村民对中心西路的建设都非常支持。据了解,中心西路作为丹北镇的西环路,是丹北镇对外出行的主要交通干道之一,同时也是埤城集镇和后巷集镇联系的主要道路,路线起于友谊河路,向南延伸,与通港路交叉,终点止于丹界路交叉口。中心西路建设全长3.3公里,路面宽28米,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60公里,路两侧各预留2米绿化带,整条道路总宽32米,项目总投资约1.46亿元。该工程从今年4月20日进场施工以来,目前已完成工程量:挖除非适用土96.4%,原地面处理6%灰土完成87.3%,6%灰土填筑完成79.3%,雨水管已完成,污水管完成808米,桥梁灌注桩全部结束。中心西路项目经理王新国告诉记者,目前工程的左半幅(道路)灰土已经完成近50%,现在开挖右半幅,预计八月底前将完成灰土填筑。该项目建成后,不但方便地方百姓出行,同时还将进一步改善天工工业园区的投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胡高线建设是滨江片区实施城市道路微循环、打通城区路网神经末梢的重要线路之一,也是当地老百姓多年的一块心病。路面被宕口运输车辆碾压得坑坑洼洼,支离破碎,普通的轿车几乎无法通过,平时是灰沙满天,遇上下雨天就只能涉水涉泥而过,稍有不慎就是泥溅全身。为此,市政府将胡高线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列入今年30项重点竣工项目加紧推进。据了解,该项目起于丹界公路平交口,沿老路向东,经过建山村、金家村、郭家村、许家村、高桥村,终点接于S308平交口,路线全长7.748公里,采用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断面,路宽12.5米(局部段落路宽10.5米),项目总投资6021.47万元。自6月10日开工以来,目前全线已完成清表73420平方米、挖除水泥混凝土路面43800平方米、挖除老路二灰碎石39000平方米;开挖土方49000立方米、挖淤泥6962立方米、回填碎石1330立方米、5%灰土沟塘回填完成4524立方米;原地面掺灰5%处理完成2160立方米。
通港路东延是我市连接经济较发达城镇的主要通路,也是丹北乃至整个滨江地区发展的动脉,对完善区域路网,促进沿线地块开发和乡镇间人财物的流通等具有现实意义。目前,通港路东延(一期)工程已经完工,该项目起于原通港路终点与丹界公路的T型交叉口,向东展线,转而向南跨越永红河,终点接丹界线,路线全长1.638公里,路宽21.5米,双向四车道,沥青砼路面。
围绕百姓出行更顺畅,我市在不断完善滨江公路网络的同时,还配套建设丹阳滨江新城客运站,让百姓出门有路、行有所乘。目前,进滨江新城站运营的车辆约85辆(含长途客运及公交车辆),线路约50条,日发班次约160班。(邹学伟 曾丽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