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便民惠民主线 力促法治为民见效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群众满意的法治丹阳”总目标,紧扣便民惠民主线,创新法治服务形式、注重利民惠民实效,既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又较好实现了法治惠民的目标。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群众满意的法治丹阳”总目标,紧扣便民惠民主线,创新法治服务形式、注重利民惠民实效,既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又较好实现了法治惠民的目标。

一是牢牢把握“关键少数”引领这个着力点,全力推进法治建设。以两办名义下发了《2017年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市法治办将法治创建考核指标分解到各单位,梳理确定10项法治重点项目,明确相关单位责任,实施推进;与各镇、各单位签订《2017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责任状》,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评。强化工作的督导和调研,指导镇(街道)谋划并落实好全年法治各项工作;有效发挥各个协调指导小组牵头协调和工作指导作用,督促各单位落实《要点》中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证了重点工作有条不紊按序时进度要求落到实处。以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服务发展的理念为重点,在农村党支部,深化“四有”民情服务处理机制,开展“扶村帮户”达新标精准扶贫活动,70名第一书记挂钩扶贫村,2397个党支部与3523户特困家庭结成对子;在城市社区党支部,设立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专项资金,进一步强化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功能。

二是牢牢把握“深入群众”问情这个落脚点,坚持走访活动常态化。在全市扎实推进法治惠民镇村一体化联动,结合深化法治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程,积极推广“1+3+N”镇村联动模式:镇村法治工作指导员携手,联合驻村民警、法律顾问、矛盾调解员三类法治人员优势互补,组建“法治指导工作团队”与村(社区)网格长互动,着力于帮助村(社区)两委班子建立完善依法自治各项工作制度和日常工作运行机制,开展“百村万户问民意,平安法治进万家”主题活动,镇(区)机关干部带领村(社区)组(网格)工作人员、社区民警、调解员、党团员志愿者走民户、访民情、问民意,落实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援助、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共走访村(居)民9000余户,收集群众意见1250余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300余个,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法治建设就在身边,进一步提升了法治创建知晓率、参与率。4月份,镇江市“法治惠民镇村行”工程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与会单位的代表现场观摩了导墅镇、皇塘镇“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融合”的镇村一体化法治惠民联动模式,留下深刻印象。

三是牢牢把握“民情民意”所需这个关键点,组织实施法治惠民办实事。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梳理各单位上报的法治惠民重点项目后,我市下发《关于组织实施2017年“10+x”平安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通知》,共组织实施38项实事项目,其中明确“建立互联网警务,快速便捷服务群众”、“加强行业部门法律援助站点建设”、“打造办理出入境证件15-20分钟便民服务圈”等10件为重点实事项目。同时组织各镇(街道)、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能和情况实际,自行确定实事项目,切实将法治为民办实事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牢牢把握“实绩实效”取信这个立足点,提升广大群众法治获得感。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深处推进。围绕“打造良好便民利民法治环境”,我市继续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先手棋”,对全市42个部门的行政权力、34个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梳理审核,确认了6112项行政权力,并编制相应的办事指南、流程图及办理材料模板。优化审批运行提效率,中心部门进驻率94.12%,审批许可事项进驻率超过80%,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流程管理系统。持续推进“e办事”平台建设,目前服务平台实体大厅已建设完成,软件即将上线。加快推进“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的“不见面”审批改革,进一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增强了企业和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二是公正司法改革有效推进。完成了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按照扁平化管理和专业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内设机构改革,探索建立与新型办案模式相适应的司法管理体制。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处理机制,进一步规范联席会议、联合接访、统筹协调、信息化管理等机制,为群众依法解决诉求提供便利。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一站式”处理的丹阳模式取得更好效果,为切实践行司法为民,积极回应群众司法需求,2012年9月,由丹阳市委政法委牵头,联合丹阳法院、公安局、司法局和镇江市保险行业协会第一分会共同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理赔和诉讼中心”,经过几年的实践,“中心”一步步地探索、完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诉讼综合服务中心”运行机制逐步规范,率先在全国实现了道交事故“一站式”处理模式,“中心”提供事故快速处理、保险理赔、法律援助、法医咨询、诉讼立案、审判执行等“一站式”司法服务,促进道交纠纷高效、便捷、低成本处理,该做法多次获得上级单位和领导的肯定,今年将完成“中心”改造提升工程。

五是牢牢把握“全民普法”教育这个基本点,提升法治建设氛围。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强化基层党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主体职责。进一步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落实,培育社会普法组织,推动形成多层次、广领域的法治宣传教育体系,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仲裁员、律师、公证员等法律专业人员“以案释法”制度,上半年我市启动“以案释法”巡讲活动筹备工作,从法官、检察官、公安、律师等队伍中推选优秀法学工作者成立法治宣讲团,10月至11月期间,将在全市镇村、中小学、企业开展巡讲。完善“互联网+法治宣传”运行机制,发挥网络普法联盟的平台优势,加大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应用力度,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联互融普法。公安、税务、国土、环保等部门开展了“禁毒宣传周”、“税务宣传月”、“6.25全国土地日”、“环保宣传日”等活动30余场次,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