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行动进行时:让城市有颜值更有内涵
——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三
本报特约评论员 丹欣
城市“颜值”是对外“第一印象”,不仅能够吸引眼球、吸引投资,更折射出一个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推动发展再升温,聚焦富民再发力。落实市委新要求,最直观的就是坚持把城市作为发展的最大载体,乘“再升温”之势、借“再发力”之风,坚定不移走以内涵式提升为主的城市发展之路,把丹阳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交通为先导,强化城市发展的硬支撑。城市发展中,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当前,我们面临着长江经济带、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等一系列战略机遇,城市发展也应该从中借势借力,找准丹阳的区域定位,不断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描绘好城市“成长坐标”。尤其是在扬子江城市群“流空间”中,立足于初具雏形的“内成网外成环”交通格局,把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发展先导,对外强化与周边区域的交通连接,对内加快建设市域“半小时交通圈”和城区道路微循环,通过S357、S122、镇丹二通道、北二环路改造及下穿铁路立交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交通网络,畅通城市“血脉”,把丹阳打造成为人流、物流、技术流、信息流的交汇地、落脚点。
坚持以品质为核心、以精细为准则,丰富城市发展的新内涵。近年来,我们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牢固树立“精明增长”的理念,改造了一批老旧小区、城中村和棚户区,根治了一批长期遗留的城市“顽疾”,为老百姓带了可观可感的变化。下一步,我们仍然要继续坚定不移走以内涵式提升为主的城市发展之路,以城市面貌改善为重点,倡导城市修补,大力推进精美城市行动,通过“四改一拆”专项行动、“美化绿化亮化”行动,积极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不断提升城市“颜值”。丹阳历史底蕴深厚,我们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同时,更应向内深度挖掘城市历史,重现西门老街、南门大街、三吕故居、张家大院等历史风貌,彰显丹阳历史人文之美。人是城市的主体,提升城市品质内涵,绕不开市民素质的提升。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我市市民素质有了大幅提升,占道经营、违法停车等现象越来越少,礼让行人等文明意识越来越浓。我们要把市民素质摆在核心位置,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持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双提升。城市要建更要管,当我们感叹丹阳的建设速度与力度时,更要注重在城市管理精细化、长效化上下功夫,让城市之美既美在大处,更美在细节。
坚持以生态为底色、以水环境为主导,增强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落实“聚焦富民惠民”的重要抓手。对丹阳来说,全市的116 条河流是我们最宝贵的“生态家底”。要充分用好这份“家底”、彰显江南水乡特色,就必须结合“263”专项行动,综合施策治理水环境,做好“绿水、活水、亲水”三篇文章。在多措并举修复水生态、推动河流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滨河休闲景观、慢行系统、自行车绿道,修复“城与河”“人与水”的关系,构建融合城市特色景观文化的水生态廊道,实现“推窗见水、出门见绿”,做靓老百姓家门口的风景线。特别是把贯穿城市的大运河生态轴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突出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生活休闲及旅游功能,打造最富魅力、最有特色、最具品质的城市新名片。
城市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容易出成绩出形象,更容易留下问题和遗憾。我们要精准把握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更加注重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更加注重城市微观细节,更加注重百姓切身感受,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推动丹阳发展再升温提供强大支撑和强劲动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