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开发区前艾村后彭组85岁的老人束炳裕为编写村史,走访了上百户村民、踏遍了街头巷尾,他笔耕不辍,风雨无阻。近日,由他与老友共同主笔,呕心沥血编写的《前艾村史》终于成书,结束了村民代代口口相传的历史,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1日早上,记者来到束炳裕老人家中,只见身形高瘦的束老正坐在桌边,拿着放大镜读报。当记者问起由他主编的《前艾村史》一书,老人一下就来了精神,慢慢地走到卧室内,打开衣柜,从叠放整齐的衣服下摸出一个布包,然后小心翼翼地从布包内掏出一本书。与书店售卖的书籍不同,束老主编的《前艾村史》一眼望去满是旧时书本的古韵味,纸张偏米黄色但硬度十足。
翻开村史略读,记者发现束老主编的村史主要采用论、述、传、图等体例,以志为主,述而不论,内容则承载了前艾村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演变与发展,小到村中点滴小事,应有尽有,“看过的人都称它为村里的‘百科全书’咧。”束老的儿媳笑着说道。
虽然已年过八旬,但老人仍然精神瞿烁、眼睛不花、耳朵不背,说起主编村史的事儿,他兴致勃勃地打开了话匣子:“人们都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仿佛老年生活就该逐渐失去光彩,但我却不是这样。”交谈中,束老告诉记者,前些年他在经历了一番晚年丧子的痛苦后意识到,晚年生活有两种态度可以选择:一是消极地坐以待老、待终,二是积极地有所安排,丰富余生。耐不得闲的束老当即选择了后者,并将“学、为、乐”三字作为自己的余生三部曲。
为,即坚持老有所为。“人的价值在敬业、在奉献,且不限于在职或退休。”这是束老对老有所为的理解,从他为家乡修村史中也可看出。去年,村里请束老帮忙修村史,身体情况尚好的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那时,束老不仅积极向村里提供了大量有关前艾村的资料,还经常手扶拐杖,带着我们去走访、调查与取证,然后辛勤编写,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誉。”一说起束老,陪同走访的村委会工作人员立马竖起了大拇指。而端坐在一旁的束老则挥了挥手,谦虚地回道:“老有所为,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善事。”
学、乐,即坚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在束老看来,人人都有不断求知的欲望。“我从小就喜欢文学,曾兼任过村里的文化站站长,1985年11月退休回家后,村里的老年支部又邀我去编笑话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大家乐呵乐呵。”一口便答应下来的束老开始四处搜索素材,再一笔一划地手写好,在每天清晨来到村子最热闹的路段,与其他老友一起,说上近3个小时的笑话。时间一久,不仅附近的村民会天天跑来听,就连路过的村民也会被吸引驻足,大家把束老说笑话的场地取名为“开心一刻”。目前,《笑话故事》已成功编写10册。同时,爱好文学的束老还收集了许多不常见的姓氏,编写了《续百家姓》一书。
有道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也许,用这句话形容束炳裕老人的晚年生活再贴切不过。如今,85岁高龄的束老虽历经沧桑,却依旧初心不改,坚持过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与老有所乐的“彩霞”生活,而这样的“彩霞”生活,也将他的“晚霞”映照得更加绚烂。(刘联芳 蒋玉 丽娜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