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关门的商超餐饮店。
曾几何时,丹阳的商超引入餐饮店的时候是何等风光,而一些餐饮品牌店进入商超也几乎是争先恐后。但随着购物商超越来越多,越来越同质化,互联网席卷实体店,本地人流量不足,商业地产人气难以拉升,商超餐饮关店、退租、撤场、亏损、转租的事近来不断出现……
餐饮成商场香饽饽
和商业地产关系一直微妙的餐饮,在近几年显得举足轻重,几乎每个购物中心都在增加餐饮配比。它急需餐饮为自己日趋衰弱的引流能力加码。甚至有人说,餐饮是购物中心最后的救赎。承租能力差、利润薄、曾经不被看好的餐饮业态,成了商超聚集客流、带动消费的重点业态,“业态不够餐饮凑”成了商业地产招商人员的口头禅。原因是餐饮本身逐渐走向更趋近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娱乐化、休闲化体验式,消费者进入一家餐厅不再是单纯的吃饭,也是一种会友、娱乐的方式,逛商场的理由也由最开始的“逛商场,顺便吃个饭”,变成了“吃个饭,顺便逛逛商场”。商场与餐企间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以前是餐企求着商场,现在是商超追着餐企入驻。但在不断被重视的背后,却是商超餐饮频繁亏损关店的现象。
商场餐企并不都风光
商场餐企,不可或缺的背后是暗流涌动。我市购物中心过快、过度增长也已成为事实。这直接导致:客群就那么多,购物中心同质化严重、过度竞争,让各家都吃不饱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餐饮引流能力再强,也无法扩大客群的总体规模,效益不好也就顺理成章了。“开进老城区商超的一家本地餐馆以前口碑还不错,前几天经过时,却发现店门口贴出转让信息。”市民孙女士纳闷地表示,这家店进市区商超经营也就年把。记者联系了这家餐馆的经营者,询问为何转租。据经营者介绍,当初餐厅的定位不准确,在经营中遇到不少问题,商超店里生意好主要是因为价格便宜和以前口碑好,但面对较高的成本费用,显然没有可观的利润,不如把老店办好。除了一些有商超餐饮经营经验,能保证高流量、自带年轻态休闲风的老牌餐企或连锁餐企,商场餐企必须在自身转型的同时,适应商超的转型,和商场共同创造一个新生态。
商超餐企流动成常态
不止一个从业者抱怨,商场餐饮越来越难做。有些商超的很多门店,周一到周四的客人也少得可怜。越来越多的人在犹豫,要不要撤场。是什么让餐饮这个炙手可热的商业地产“救星”,如今显得有些难以自我救赎?原因很多。如,餐企受到了战略重视,却没能在战术上得到对等的优待,购物中心对餐企一边增加餐企比重,一边还保持着地产商惯有的强势姿态,大到好位置,小到停车优惠、积分等,并没“留给”餐饮多少。而丹阳作为流动人口不多的小城市,购物中心的号召力、影响力、背书能力可想而知,餐企经营利润也持续下降,但却要负担不低的租金,继续在铺位卖力吆喝,众多餐企不想再为购物中心打工。也有人把原因说成是餐饮人玩不过地产人,这就有失偏颇了。因为有的餐企仍能收获不错的客流和利润。而购物中心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餐企的关系,比如给予餐企更多支持。餐饮本身也在经历着转型和洗牌,它们正通过服务创新、调整定位、菜品优化、活动引流等措施积极进行自我调整。可以想见,当天平双方力量渐渐对等,商超餐企会有新的活力。
(学众 朱彤 溢真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