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在一起·助学圆梦”公益行动,今天带大家走进青海一所特殊的学校:滩果村小学。其实记者在青海走访了十几所山村小学,迎接她的,都是孩子们怯生生的目光,孩子们非常内向。但这所学校很特别,全校26个孩子都很开朗,笑着和记者打招呼,玩闹。到底是什么,让这所大山里的学校与众不同呢?
当清晨的阳光点亮青海东部山区的每一个山头,滩果小学唯一的老师马妍,也用笑容点亮了26个孩子的一天。
马妍是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初麻乡滩果村小学临聘老师,她说:“自己在这里当代课老师两年了,这里的位置太偏了;之前的老师基本上一两年都走了。马妍说,2015年的时候,自己的女儿上学了,自己也喜欢当老师,所以就报名参加代课老师的选拔。”
滩果村是初麻乡最偏远的村庄,这里的孩子超过一半都是留守儿童。学校有两个班级,一个学前班,一个一年级,26个孩子,一个老师。2015年,马妍刚接手学校的时候,孩子们除了语文数学外,并无其他课程,怕见人,是马妍对这些孩子的最初印象。马妍说,这些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平时都是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因为爷爷奶奶不识字,所以孩子们的性格比较内向。
冶小龙今年6岁,是学前班最好动的孩子。可两年前,他却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遇见生人,就慌张地跑开。马妍渐渐注意到,不仅是小龙,大多数留守孩子都十分内向。马妍决定,不仅要让他们学习,更要让他们快乐。
马妍把音乐教室搬到了蹦床上,在这里,小龙和伙伴儿们完全放松下来,一首首儿歌,在蹦床上弹跳,跳进校园,跳进村子。
唱歌,跳舞,玩游戏,不会舞蹈可以自己设计,不会游戏就自己发明,马妍的课余时间全被孩子们占据。两年,小龙从不言不语,成了学校最活跃的一个,其他孩子,也从只会玩泥巴石头,变成了欢歌笑语的精灵。
今年六一,学校里三个年龄最大的女孩悄悄给马妍准备了个礼物:一曲自编自跳的虫儿飞。发起者,是一年级的马丽。
马丽父母离异多年,父亲外出打工以后,马丽就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直到马妍来到学校,马丽心里模糊的母亲形象才变得具体起来。马妍说,之前马丽来学校的时候头发乱糟糟的,自己就帮孩子梳洗头发,照顾着她。
今天,马丽的爷爷奶奶去了县城,要晚些回来,马丽像往常一样,跟着马妍回家。家里此时已经聚集了好几个等待家长的孩子。一份面条,几道小菜,马妍的嫂子和小姑每天也都习惯多备一些饭菜。
爷爷来接马丽回家,像往常一样,给马妍带来了一瓶鲜奶。马丽爷爷只养了一头奶牛,一年多来,每天挤出的第一瓶奶,老人都会执意送到马妍家里或学校。
无法拒绝这份朴实的心意,马妍常常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些给马丽添置文具和生活用品。两年时间,马丽从一个蓬头垢面的小孩变得整洁起来。今年9月,她就要离开滩果村小学,去山下的学校上二年级了。
马妍教过的两届一年级孩子每次都在乡镇统考中名列前茅,荣誉证书贴了半墙。成绩、欢乐,马妍收获着26份变化,26份成长。若说遗憾,或许是让6岁的二女儿打扫了两年的校园卫生。女儿马丽梅说,自己能多帮妈妈干点活,妈妈就能早点回家了。
为了照顾26个孩子,马妍把在乡镇读书的大女儿交给婆婆接送,不到两岁的儿子由姑姑照顾,就连在外打工的丈夫抽空回来一次,也会被马妍喊来学校修补桌椅板凳。如今,马妍正在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或许孩子的笑声,就是她最好的答卷……
光是在记者探访的初麻乡,就有7所山村小学是一人一校的情况:一个老师,照顾和教育所有孩子。因为这些村子,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到了雨雪天气想要下山一趟,路途堪比蜀道难。所以,很难留住教育人才。而见到马妍,记者用了透亮这个词来形容她。因为她的笑容,她对孩子的教育,真的就像照进大山的一束光。(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姜超楠 陈忠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