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作者:马薇 2017-07-28 07:11:00
“华莱坞”远眺
新华报业网讯 盛夏时节,银幕上,电影暑期档激战正酣;现实中,一部“影棚争夺战”也几近白热化。
这部“大片”的主战场,在太湖之滨的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华莱坞”;多方争夺的焦点,是这里正在建设的一座12000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影棚。7月19日,记者冒着酷暑来到“华莱坞”,只见7层楼高的影棚已建起大半,背后,一连串来自各大知名影视制作公司的预约租赁单,像鞭子一样抽着施工人员昼夜赶工。“华莱坞”总经理施娟,一面顶着毒日头亲自监工,一面抱着发烫的电话应付来自全国各地的洽谈电话:“满了,全满了!另外在用的12个影棚也是一点空当也拿不出来,最抢手的已经排到一年半以后。”
谁曾想到,眼前炙手可热的“华莱坞”,5年前外界投向这里的目光还充满了怀疑。“华莱坞”的前身,是无锡最大的轧钢厂——雪浪初轧厂。2012年,“华莱坞”在关停后的钢厂原址上挂牌之时,面临的是中国电影整体性亏损和国内80%影视基地处于亏损的惨淡现状,可施娟和她的团队对“华莱坞”的前景充满了信心:“那是无锡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也是中国电影发展的转折点,踩上了这两点,已经成功了一半。”
数字电影和后期制作,则是“华莱坞”锁定成功的另一半。2013年入驻“华莱坞”的倍飞视是亚洲最大的影视特效后期制作公司,迄今为止制作出品了150多部影视作品,其中不乏《星球大战》、《碟中谍》、《捉妖记》、《长城》等鸿篇巨制。倍飞视区域经理叶伟清带着记者走马观花摄影棚、制作室,却在一间不起眼的玻璃机房前停下了脚步:“这是园区为我们专门打造的后期机房,许多电影中最精彩、最震撼的镜头都是在这里制作完成的。凭着它,我们拿了3个艾美奖、2个奥斯卡提名。”
“从拍电影到做电影,特效后期越来越成为电影工业中含金量最高的部分,而华莱坞,就要做中国在这一行业最大的金矿。”施娟告诉记者,“华莱坞”积极适应全球影视业发展最新趋势,通过打造集创意、技术、资本、人才于一体的电影工业全产业链,将传统轧钢厂变成了电影“梦工厂”。开园不到5年,“华莱坞”集聚了500多家国内外影视制作公司,拍摄和制作的影视剧超过400部。今年上半年,“华莱坞”实现产值23亿元,贡献税收2.7亿元,这比当初轧钢厂效益最红火的时候,还要好上四五倍。
站在太湖岸线上向无锡城里眺望,不远处的“华莱坞”光影闪烁,给无锡这座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增添了一抹创意的亮色。就在今年5月,江苏省发改委公布了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以“华莱坞”为核心的太湖影视小镇名列其中,宝通文娱产业基金和钱窑文化创意中心两大项目慕名抢滩落户。无锡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从轧钢厂到数字电影,既是制造业向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也是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绿色、高端产业的转型,“华莱坞”堪称转型典范。
如今的“华莱坞”,既是电影产业园,也是影视小镇核心区,更是无锡的时尚名片,每年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次。在这里,老钢厂的龙门吊被改造成一座韵味古朴的大门;工厂的货运码头被打造成湖光水景区,每周末上演国内首创的5D光影秀;老厂房改造的时尚街,吸引了成龙、周星驰、宁静、范冰冰等众多明星来此拍戏;华东地区最好的民国街复原上海黄金时代盛景,游客可以在曾拍过《武媚娘传奇》的摄影棚里为自己量身定制一部短剧;品啦明星馆是国内首家3D打印明星蜡像馆,一期进驻60多位明星蜡像……更有各大剧组、各路明星在周边绝美的太湖山水间往来穿梭。
在业内,“华莱坞”早已是公认的“中国数字影都”。就在不久前,曾经创造多项中国电影纪录的《西游记》系列电影第三部《西游记之女儿国》,在“华莱坞”全面杀青,转入后期制作阶段。电影制作方星皓影业负责人解致华信心满满地向记者透露,《女儿国》预计将在明年春节档上线,票房锁定20亿!
“这并非炒作说大话,而是我们对中国电影未来的信心,也是对华莱坞的信心。”解致华告诉记者,星皓入驻园区4年多来,影视制作水准快速提升,现已跻身全国“第一梯队”,因此把旗下7家子公司和公司总部全部迁到了无锡。“过去几年,我们在无锡亲眼见证了中国电影工业与世界一流差距缩小了30年。照这样的速度,‘华莱坞’媲美‘好莱坞’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记者 马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