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截污“动脉”让城市“代谢”畅通无阻

“水环境的变化我们看得见!”

核心提示: 届时,全市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将进一步提高,而群众幸福感也将随之“水涨船高”。

本报讯 河污则城黯,水清则城美。在阜阳路上,沿河边上的一排梧桐树散发着老城的气息,根须牢牢扎进路边的老梧桐树枝繁叶茂,不时有路过的年轻女孩驻足拍照,不远处还有三五个老街坊围坐在一起唠嗑聊家常。“现在这儿已成为我们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了。”住在附近的王阿姨说,家门口的这条阜阳河曾经是条“黑臭河”,以前每天从河边经过都能闻到一股臭味,到了夏天尤其严重。“自从政府实施内城河污水管网改造后,不但污水不再排入河里,河底污泥也进行了清理。”她感叹道:“水环境的变化我们看得见,现在水质变好了,河道环境也美化了,到处整洁利索。”

据悉,老城区阜阳河和护城河两岸原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当时管材的选用和施工工艺相对落后,其管道裸露在河床两侧并常年浸泡在3米深的河水中,管道破损、移位、渗漏严重,导致河水与污水相通,对水质造成污染,河水发黑发臭,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2014年起,我市决定用三年时间彻底解决内城河水质污染问题。

2014年实施城北分洪道污水管网工程,建设污水管网5.7公里,包含1座污水提升泵,沿河两岸所有污水排口全部纳管,目前工程已投入运行,每天收集约3000吨污水送至石城污水处理厂处理;2015年实施的老城区阜阳河和护城河两岸污水管道改造工程共建设污水管网5.5公里,目前沿河道两侧150个排污口已全部纳管;2016年实施的内城河(谷口街—百家兴)(南桥—小东门桥)、新河(241省道—丹西公路)污水管道工程,建设污水管网3.91公里,目前老城区已基本实现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由于内城河河道淤泥较深,河体基本无自净能力,我市又同步实施了河道清淤和生态修复工程,提高了河道自净能力。截流、清淤、亮化一系列工程的实施,极大改善了老城区的生态环境,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其实,不仅仅是内城河,近年来,我市下大力气疏通地下“血管”,打通城市截污“动脉”,形成了排污网络。目前,全市累计敷设污水收集管网519.13公里,累计完成投资约4.95亿元,其中城区221.1公里,乡镇污水收集管网241.32公里,泵站8座;乡镇污水处理厂镇间连接管56.7公里,泵站10座。现在全市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平均运行负荷率已从2013年的37%上升至目前的70%。2016年,全市共完成污水处理3504万吨,日均9.6万吨,COD削减量3891吨,安全处置污泥13153吨,出水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类标准。

这一组组数字见证了丹阳为实现“水清河畅”而铁腕“治水”的决心。

如今我市被列为江苏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首批16个示范县之一,根据规划,至“十三五”末我市将逐年推进388个村庄44011户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工作,2017年计划首先实施120个规划发展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目前,这120个村庄已基本确定,共涉及皇塘、导墅、吕城、陵口、云阳、珥陵、丹北和延陵8个镇(街道),其中2个试点村庄已进场施工,本月将完成80个村庄的方案设计,年底完成所有任务。届时,全市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将进一步提高,而群众幸福感也将随之“水涨船高”。

(曾丽萍)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