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金华/文 朱群/摄
朱廉贻墓
朱廉贻像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救国斗争,涌现了一大批民族英雄,朱廉贻就是其中的一位。国家民政部2015年8月24日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战英烈名单中,他的英名赫列其中。
朱廉贻(1904-1941.2),又名伯轩,1904年生于我市河阳大后观村,其父朱渊(1879-1942)为清光绪年间(1902)金坛府位列第一的秀才,辛亥革命后,当选为江苏省参议员。朱廉贻幼承父教,精文词、工书法、尤喜写作。他待人谦和,不论贫富贵贱,以礼相待,为一方乡民做了许多好事,深得乡人称赞。1928年他考入北平朝阳大学,攻读政法专业,因父受丹阳县长胡为和迫害,被诬入狱而中途辍学。回乡后,初在某地国民政府印刷厂做校对,后随国民党官员尹志仁到浙江省桐庐县政府任第一科科长、代理县长。任职期间,为人正派廉洁奉公,深受当地人民爱戴,后因对上司不随俗逢迎而受排挤,加之抗战爆发,遂弃职返乡,在村上担任小学教师,教书育人。在学校期间,敢于为民请命,曾发动群众去县政府请愿,敦促当政者施仁政,减税减租,减轻人民痛苦,自己亦以身作则,多次为民解难。村人张博父亲在后东岗村有农田,因水灾绝收未交税粮,有人举报,县法院追捕问罪,其父不敢回家外出避难,朱廉贻致书法院,写道“刑法所向,亦在感化”,法院研究后认为有理,对其免于起诉,张父得以回乡安居。
1937年12月11日丹阳沦陷,日军在乡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散兵游勇与当地土匪、流氓勾结,横行乡里,鱼肉人民,丹阳燃起了抗日救国保家的烈火,同龄同学管文蔚(1904.1-1993.9)首举义旗,在丹北组织抗日武装。1938年春,丹阳西南都观、白鹤、司徒三乡有识之士组建都鹤自卫团,因朱廉贻声望极高,公推出任自卫团团长。
担任团长后,回家常与父朱渊谈起抗日形势,将宣传资料带回家中给父阅读,朱渊深明民族大义,非常支持儿子的抗日活动。1938年4月,朱渊致信管文蔚,建议他率部渡江北上,占领二淮(淮南、淮北),在那里建立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占有战略上的主动权,取韩德勤而代之。同时将朱廉贻托付给他(管父与朱渊为好友,管文蔚与朱廉贻同学),为抗日救国效力。一次陈毅与管研究新四军今后发展问题,他说茅山地区太小,活动困难,你对发展方向有什么看法。管说应向东、向苏北发展,并将朱渊给他信中建议向陈毅汇报。陈对朱渊的远见卓识甚为赞赏,连声称赞“这个意见很好!”要管约他一叙,管说,他年事已高,家居又远,要过二道封锁线,不便前来,只好作罢。他指示管做好工作,利用其声望,影响省内知识分子,为我党抗战效力。
1938年5月,朱廉贻与韦永义带领国民党川军连长方钧等34名军人以及自卫团基干队百余人加入管部,组成二大队,合并后朱任丹阳人民抗日自卫总团秘书长。7月朱廉贻随管去延陵见陈毅司令,受到教育和鼓励,工作中进步很大,多次受到陈毅表扬。后自卫团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在丹阳西南全州一带坚持抗日斗争,管派朱兼任挺进纵队六大队队长,六大队很快扩建成一支200余人的革命武装,指挥袭击丹阳西门城边的敌人百余名,缴获大批枪支弹药,控制丹阳西部十多个乡。在自卫团工作期间,他注重军事理论学习,反复研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选写多篇学习心德,其中“源泉”一文很有造诣,在军中广为传阅。
1939年春,为贯彻党中央新四军北上东进的行动方针,朱廉贻所部随总团在扬中与新四军老六团合编后渡江北上,参加了郭村、黄桥战斗。1940年朱奉调任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秘书长、民政处长。黄桥战役后他选写“告苏北同胞书”,在报上发表抨击国民党顽固派内战的阴谋诡计,文章有理有据,十分精彩,陈毅称赞他“不但是拿枪的‘赵子龙’,而且还是拿笔的‘赵子龙’。”1941年初朱廉贻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兴化抗日根据地初创,朱被任命为兴化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他至兴化戴窑镇政府所在地上任后,带领县政府80余名工作人员和兴化县委一起,配合新四军主力部队,宣传抗日,组织武装,肃清土匪,打击敌伪组织,为创建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1941年2月22日,设在唐子镇附近的中共兴化县委、县政府机关和新四军一师二派六团团部,遭日军袭击,朱率部向东转移,21日晨,日军分乘四艘铁壳船尾追至陈家舍(现属东台县),朱一边阻击一边撤退,由于地形不熟,误入三面是河的“和尚圩子”,朱奋力涉水,终因不识水性,加之河宽水深,天气寒冷,不幸溺水牺牲,时年37岁。同时牺牲的还有严昌荣、许清照烈士(1896-1941,时任县民政科长,丹阳大泊许家村人)二人。
朱廉贻牺牲后,父亲朱渊派得力人员,将遗体经水路运至家中,遗体已有水渗出,鼻口尚有血迹,后葬入村东南处的祖坟。1995年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3月30日丹阳市政府为表彰他的功绩,为他修缮墓地,立碑纪念。1949年,兴化县政府为纪念朱廉贻及同时牺牲的严昌荣烈士,新建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命名为朱严师范。1945年抗战胜利,兴化县梓辛区和朱廉贻牺牲地举行了千人追悼会,在梓河边上乌金垛(现属兴化县陶庄乡)处建六角形纪念塔。烈士纪念馆陈列有朱廉贻的皮箱、枪套、石刻印、派克金笔,其中后三件为当地人河中罱泥时得到上缴的。1945年10月10日,朱廉贻牺牲地正式命名为廉贻区,后改为廉贻镇(镇面积57平方公里,辖29个自然村),牺牲处陈家舍更名廉贻村,村上建了纪念碑。
朱廉贻牺牲后,其父朱渊失去倚重的长子,悲痛至极,元气大伤,身体每况愈下,当年农历腊月(1942年1月)突发脑血栓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朱廉贻与妻黄云卿有二子一女,长子蔚苍(郭苍山时生的),次子倚桐(化工厂退休),女润美(江苏省第四地质大队),长孙朱群在市文广新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