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他们还在春风和阳光普照的南通;凌晨,他们就处在戈壁荒漠深处冷气嗖嗖的异乡。这是上个月,来自南通市区、海门、如皋多所学校对骨干教师组成的援教团队到达伊犁时的真实写照。七位老师在新疆伊犁南通实验学校一个月内,收获的是同行之间的情感,是学生目光中的感谢,是援疆工作的神圣、是教育工作者的担当。
他们已经融入了边疆
“走出车站,眺望大地,辽阔的原野上送来清冽的气息,让人为之精神一爽。新的生活开始了!”这是海门实验初中语文教师姜振山在微信上的一段话。七位老师不顾旅途的疲劳,在达到伊犁第二天,就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陈卫东老师指导备课)
南通实验学校校长顾瑞环说,来自南通的七位老师一进入学校,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按照本次柔性援疆的事先规划,七位老师从带徒弟、上观摩课、帮扶学生、缔结友好家庭、进行专题讲座、指导徒弟、开展学科专题活动、参与送教下乡等八个方面开展多方位的援教互动。顾校长表示,南通援教团队都给伊宁县的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们收获满满,感动满满,幸福满满。
(南通实验学校的学生们正在铲雪)
“昨晚飘了大半夜的雪,早上起来校园内又被披上了一件薄薄的白色纱裙,一路走来。七年级(初一)的孩子们都在自已的包干区里铲雪。他们见到我们后点头鞠躬问好,然后转过身去继续干。这时,国歌声起,升旗了,孩子们立刻立正面朝国旗方向行注目礼,这一举动震撼着我,感动着我,伊宁的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为你们点赞!”姜老师在自己微信中深情流露,他已经融入了伊犁,融入了边疆。
他们更加了解新疆
3月20日,南通实验学校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三进两联一交友”举校共庆独特而又快乐的节日------纳诺肉孜节!在节日上,7名教师怀着对节日的好奇和憧憬,被一桌桌丰盛而又独特的民族美食所吸引,在一声声热情的问候和祝愿声中,他们品尝起象征着幸福、智慧、健康、财富、成长的“诺肉孜粥”。在团结、和谐、欢乐文艺大联欢氛围中与学生载歌载舞,感受到异域民族澎湃的热情与激情。通师一附的陈卫东老师说:“不来新疆,不敢来新疆;来到新疆,还想来新疆!走进新疆完全颠覆我以前对新疆的概念,对民族的概念。
在这里,让我进一步对民族团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进一步了解中华大家庭的概念,了解不同民族干差万别的民族习俗以及领略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回去以后,一定宣传好新疆!”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7名南通骨干教师爱上了淳朴可爱的南通实验学校的各民族孩子,并主动与7名孩子及家长认亲结对,建立长期帮扶交流关系。3月21日,第一批援疆教师结对认亲暨捐赠仪式正式举行。
为了让边疆的孩子能学习到更多的只是,姜老师还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发动亲属朋友、学生团队为这里的孩子捐资捐书。据了解,捐赠的图书已陆续到达。
愿他们的知识能传遍新疆
为了让南通名师资源惠及边疆乡镇,为边远乡校提供教学示范和专业支持,实现资源共享。3月23日,7位南通骨干教师还奔赴阿勒推中学和墩麻扎镇中心小学,为那里的乡村教师们献上了5堂精彩的示范课,也为乡际教师间提供了接触南通先进教育理念的机会。
海门实验小学吴俭老师说,在这里感受最大的不同就是,这里的孩子淳朴、热情、可爱。同学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乡镇老师听课时专注的眼神,感动了援疆教师,也提醒着他们身上的重任。吴老师告诉记者,有一天看到一个孩子的笔实在太粗,就翻了他的文具袋,发现没有多余的笔,他也没有卷笔机。想到我们那边的孩子的优越条件,两相比较,触动内心。吴老师说:“在这里,一个班汉族孩子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大部分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孩子。傍晚放学时,校门口两个一年级孩子投入而嘹亮地歌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虽然傍晚的伊宁寒气渐起,那歌声却久久回荡在心底!”。
顾校长说,这只是今年第一批来南通实验学校的援教团队,在这短短的几十天内,这7位老师无论磨课、备课、听课,还是进班了解学生,对同事进行课后指导,都是十分认真,十分敬业。今后会有更多的老师支持对口援疆工作,让更多的新疆孩子享受到南通的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