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中发现,服中药的人很多,但掌握正确煎煮中药方法的人并不多。中药煎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医治疗的疗效。所以,有必要将正确煎煮的方法普及一下。要保证煎煮质量,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1.加水量:一般用饮用水加至超过药面2公分左右,如泡松的草药较多,则适量加水,以确保全部饮片充分浸润。
2.浸泡时间:一般以1小时左右为宜。
3.煎煮火候:以武火(大火)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小火)。
4.煎煮次数:古人云:一煎取其性,二煎取其味,一般情况下,中药都应煎煮两次,习称“头煎、二煎”。二次煎出的药液分别称为“头汁和二汁”。
5.煎煮时间:解表药(感冒药),头煎沸腾后15-20分钟,二煎沸腾后10-15分钟;调理药,头煎和二煎均为沸腾后25-30分钟。二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分二次服用。
6.含特殊处理的药物处理方法,需特殊处理的中药在配方清单及药品标签上均有注明:
a)先煎:将需要先煎的中药在一小锅内加适量水,加热至沸腾后30分钟左右备用,其他药头煎沸腾后将已先煎的中药连渣带汁倒入共煎;
b)后下:在头汁煎煮完成前3-5分钟投入后下的中药;
c)包煎:将需包煎的中药装入包煎的布袋扎好,与其他药同煎同煮;
d)烊化:将需烊化的中药(动物胶类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鳖甲胶)全部置一大小适宜并可加热的器皿中,加适量的净水浸泡,待胶软化后隔水蒸至胶完全熔化,每次服中药时用汤匙取适量与中药兑服;
e)吞服:如:三七粉、川贝粉、羚羊角粉等,应于每次服中药时用药汁过下;
f)冲服:如玄明粉,用煎好之药水(或开水),将冲服药搅匀后服用。
另煎:如参类、虫类等,应另煎取汁与药汁混合服用。(张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