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大来 王勤
1937年7月7日,日寇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每到一处就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它们烧、杀、抢、掠、奸,鱼肉百姓,真是无恶不作……同年12月,丹阳沦陷,在此情势下,丹阳人民与全国军民一起,浴血奋斗,反抗外来侵略。为了击退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敌占区广泛深入地开展游击战,有效打击和消灭日军的嚣张气焰与有生力量,这让日寇十分恼火及憎恨。他们一方面加强对我根据地的猛烈进攻,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削弱和控制我军民的战略物资——大米,企图将我军民置于死地。
1939年,抗战已进入了持久战阶段,此时,日军与汪伪政权相互勾结,成立了所谓“米粮统治委员会,简称“米统会”。据老一辈工商界人士回忆,所谓“米统会”与其名称恰恰相反,就是要造成粮食奇缺,市场萧条,迫使民不聊生,物价飞涨,以便达到奴役统治我民众、破坏瓦解我军民抗日的决心和力量的目的,可以说用心十分险恶。
成立之初,“米统会”办公地点设在正则学校内,下设业务股、秘书股、总务股。丹阳“米统会”主任是宁波人,叫谢某某,副主任丹阳人叫彭某某,业务股长镇江人叫于某某,总务股长关某某。其主要职能是征收粮食,控制管理丹阳粮食同业公会,限制粮商、粮行进行粮食交易,也是一种由上而下的组织,据档案资料记载,省里都有该组织。
自丹阳“米统会”成立后,丹阳粮食同业公会就受到了制约。据悉,当时的丹阳粮食同业公会是民间组织,主要职能是让商人们集中讨论粮价、品质、去向等业务问题,买卖给谁都不受制约。如以前丹阳主要糯稻(米)产量大约十万石(92糙),都是运往绍兴酿酒的,但现在必须经过“米统会”发放“护照”才允许“出口”(丹阳),否则就休想放行,这是其一。另外,在日伪县政府管辖的范围内,他们还随意设卡,强行征收农民粮食,收不到用摊派的形式,甚至动用武装警察,强行征购,以供应日军所需。可见当时丹阳的“米统会”势力之大之猖獗,非百姓、粮商所能抗衡。此状况一直延续至1945年日寇投降。
内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又接收“米统会”,并将办公地点设在报社内(现省丹中对面)。内战期间,国民党政府继续利用“米统会”征收军粮。1949年4月23日,随着百万雄师渡过长江,成立于日伪时期的“丹阳米粮统治委员会”自然被清理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