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刷手机 习惯需培养

核心提示: 近年来,移动支付已融入市民的消费生活,但记者近日采访了几位消费者,得到的答案都是“年纪大了不会用。买菜买水果等还是不习惯用手机付,买菜只有几毛几元的,还是付零钱便当”。从反馈来看,大多数老年人还是信赖“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支付。

图为市民“刷手机”买早点。

近年来,移动支付已融入市民的消费生活,但记者近日采访了几位消费者,得到的答案都是“年纪大了不会用。买菜买水果等还是不习惯用手机付,买菜只有几毛几元的,还是付零钱便当”。从反馈来看,大多数老年人还是信赖“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支付。

我市一些农贸市场也准备推行移动支付,但“马大嫂”们仍习惯于现金支付。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普及非现金支付的智能菜场将是大势所趋。我市城区农贸市场一些摊位虽贴了二维码,但也有顾虑,觉得目前到菜场买菜的人仍然是以中老年人为主,这样的支付手段恐怕很难形成气候。但二维码还是要贴的,毕竟能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这一步是迟早的事情,等人家都弄了就迟了,还不如先搞起来。城南农贸市场的一位摊主说,他贴了二维码后,一般每天有100多笔生意,靠移动支付的目前不会超过十笔,但他认为,买菜都是几元十几元的事,顾客也都习惯了现金支付,要推行电子支付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长远看是有意义的。四牌楼菜市场边上有一家叫“谭鸭子”的人气烤鸭店,该店大力推广移动支付,还建起了微信群,每天通过在群里发红包选出手气王赠送烤鸭,吸引了许多年轻的消费者,该店老板觉得他已经尝到了移动支付的甜头。

记者了解到,我市水果和早餐店、摊是扫码支付最多的,对此商贸界人士认为,主要是因为购买水果的年轻人居多,水果的均价偏高,年轻人的购买力也相对较强。另一方面,水果区的经营户年龄层也相对偏低,对电子支付的接受度更高。城北农贸市场一位支持推广“智能农贸”的市场管理人员说,用电子支付可以大大减少找零、假币纠纷,农贸市场会通过融合多功能“组合”搭建起大数据库,不仅能进行大数据分析,还有助将来安装推广智能电子秤,探索打造安全溯源、诚信计量、移动支付和后台管理的“四合一”平台。(叶金华 溢真 文/摄)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