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犹新“尿素裤子”

核心提示: 当年曾流传顺口溜:干部和干部,常比尿素裤。前头“日本产”,后头是“尿素”。

■马毛头

“尿素裤子”我穿过两条,优点是轻便、风凉,热天穿它很舒服。当年曾流传顺口溜:干部和干部,常比尿素裤。前头“日本产”,后头是“尿素”。

“尿素裤子”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曾经风靡一时。当年我是全州公社书记,先后两次得到过四只尿素袋子,我如获至宝,也先后两次将尿素袋子送去裁缝店做成两条长裤子,夏天穿它也算时髦。这种裤子在当时只有供销社的人、公社干部、大队干部可以享受得到,对于其他人而言“可望而不可及”。

尿素裤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新中国成立后第三年,我当时虚岁17岁,就已开始学种田了。直至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小麦的亩产都在一百市斤以内,稻子的亩产都在300~500市斤以内徘徊。后由于政策上的错误,加上三年自然灾害(1959~1961)。全国性连年大干旱,粮食生产大面积失收,连年大减产,民不聊生,很多地方饿死人。党和政府不得不面对现实,重视农业,重视粮食生产,当时党中央发出号召: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丹阳县人民政府1959年决定筹办丹阳化肥厂,1962年开始投入生产化肥,但由于生产量小,还不能满足需求,所以起初都实行计划分配,由供销社负责专营。不仅仅丹阳化肥成为紧张物资,连生产化肥的下脚废水都很抢手,坊间称其为“氨水”,含有一定的氮肥量。全州公社靠近城边的东风、薛甲、张苞大队,都是社员多的大队,队干部领队组织社员挑着粪桶到化肥厂买氨水,就算要挑十几里路程也要弄回去做肥料。但是,丹阳本土化肥挥发性很强,只能当作基肥,夏秋两季必须将化肥撒到田里以后马上耕种翻土做基肥。而且无论稻子、麦子必须要施接力肥才能行。接力肥就是发棵肥、孕穗拔节肥,如果全部使用丹阳本土化肥,会将麦子、稻子烧死。当年的加拿大、日本已经生产尿素(化肥),既可做基肥,也可做追肥。我们国家拿出有限的外汇进口尿素,但数量有限,也实行计划分配,分到每个生产队往往只有几十斤。供销社就只能打包另售,尿素袋子成为供销社留存的特殊材料,由主任亲自掌管处理。

那么,这种装化肥的袋子又为何如此吃香呢?我们国家自从1954年对全国棉花、棉纱、棉布实行统购统销,造成一段时间内供求关系紧张。国家实行凭布票限量供应棉布,布票还比全国粮票提早一年出台。按照各个家庭人口分配。每年分发一次。起初每人每年只能发到几市尺布票,逐步增加到每人每年1丈2市尺。如果一个家庭要做一条棉被,必须使用全家的布票才有可能办到(除去结婚、丧葬另有专项照顾)。布票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随着化纤织物的发展取代棉布才取消了布票。因此,尿素裤子是在特定年代的特殊产物,今天的人们回头看看是难以置信的。

 

责任编辑:汤剑蕾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