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商圈花园式疏导中心。屠明娟摄
原标题:5年间 高邮整治400多条后街后巷 为城市“刮骨疗伤” 让百姓安居
门口的小河不臭了,下雨天不再淹水,骑车也不颠了,摆摊谋生不需要跟城管“捉迷藏”了……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高邮的民生建设从百姓安居出发,在改善城市整体面貌的同时,为城市“刮骨疗伤”。这5年,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民生工作大刀阔斧又细致入微,深度解决了老百姓的出行难、开窗难、谋生难等问题,疏通城市的“筋骨”,带来新的活力。
探访
“闹心河”变身“活水公园”
高邮由水系组成,水道河流组成了城市的“筋骨”。百姓依水而居,因水而兴,有时也因水成害。
“以前这里没有人来玩,现在我们每天早上在这里锻炼身体,下午还聚在亭子里打个扑克,舒服多了。”潘小凤是玉带河社区公园对面小区的老居民,提及这个公园周边以前的状况直摆手,“以前到了夏天,这里蚊虫特别多,玉带河就是个臭水沟,根本站不住人。”
“玉带河社区公园在改造前是一条臭水河,周边环境脏乱差,市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车辆停放和马路市场导致周围环境杂乱,环境质量比较差。”高邮市城建局副局长雍殿健告诉记者,今年该市结合社区公园建设,把玉带河疏通后变成活水河,同时将玉带河两岸拆迁,政府无偿还地于民、还绿于民、还休闲于民。目前类似的公园,在高邮有30多座,“如果包括在街头绿地做的‘口袋’公园,共有100多座。”
“你们看,这条老街现在多漂亮呀,不仅环境变好了,而且路更宽更平整了,逢年过节,孩子们回来都能把小汽车开到家门口了。”家住西塔街堂子巷56岁的张明德开心地把记者迎到家门口,指着围墙边的青苔说,“以前老城区一到下雨就淹水,围墙有青苔的地方就是以前泡过水的,不过,改造之后就没有再淹过水。”
他还专门拿出以前常用的高筒雨靴,“这在高邮老城区里几乎每人一双,为的就是雨天老城区漫水时便于出行。”
“我们这里是老城区,改造之前看上去像郊区。每到梅雨季节,西塔街的水位最高能达到50厘米,附近居民出行都要穿着高帮的雨靴,很多门槛较低的居民家都会用沙包挡住门口,防止水流到家里。家里一旦灌水,要开水泵抽水;家里的水抽到了路上不能及时排出,只能等时间长了慢慢渗出去。”西塔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有明介绍,过去社区的路不平,老百姓骑车出门买袋米有时都能颠掉下来,经过后街后巷改造,西塔街的路更好走了,环境更美了。
记者实地走访西塔社区看到,这里每条街巷都是水泥路。其间,周边居民对老城区后街后巷改造维修民生工程都极力点赞。市民胡爱华表示,如今的西塔街已成周边城市休闲度假的新景点。在西塔街,游客既能体验城区居民的生活方式,还能游览西塔街的各个景点。
经过改造,许多困扰群众的“烦心路”变成了群众满意的“幸福路”。“后街后巷的维修改造不仅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而且让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王有明笑着告诉记者,以前社区工作很难开展,群众见到工作人员,大多敬而远之;如今,社区工作人员来了,群众会主动请进门。
高邮后街后巷维修改造工程,除了解决老城区路不平、积水、栽植绿化少等问题外,政府还花巨资为老城区居民配套亮化设施。
展望
明年完成城市中央公园建设
在高邮老城区,像西塔街一样的后街后巷有500多条,环境差、排水不畅等问题是这些后街后巷的“通病”。为了让老城区居民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近年来,高邮建立后街后巷、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库,本着“先难后易、先急后缓、统筹兼顾、逐步解决”的原则,每年排定一批后街后巷列入城建“双十”重点工程来推进。
在后街后巷维修改造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还从高邮镇13个社区聘请了13名群众作为工程监督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助监督后街后巷工程的实施,确保将后街后巷维修改造工程打造成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工程竣工后,及时组织群众对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进行评定。
雍殿健介绍,近三年来,高邮后街后巷维修改造数量几乎年年翻番:2014年30条,2015年60条,2016年105条。截至目前,高邮共投入7000余万元,对城区的400多条后街后巷进行了维修改造,铺设排水管道32000多米,改造面积约240000平方米,有效解决了后街后巷道路坑洼、积水以及排污等难题,大大改善了城市后街后巷面貌,提升了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目前,高邮后街后巷维修改造工程已惠及八成老城区居民。切实解决了路面坑洼、积水、排污排水困难等难题,提升了城市巷道面貌,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2017年度,高邮还将投入1000万元对城区的48条后街后巷的路面、排水管道等进行全面维修改造,投入1270万元对城区部分老旧小区的道路、排水、亮化、绿化、立面等进行综合整治。
2015年10月开始,高邮大力推进公园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市级公园、区级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专类公园等公园的建设,先后建成马饮塘、南海子河生态文化公园、南苑社区休闲公园等10座公园,并对北关河风光带、北澄子河风光带、文游广场、运河东堤风光带等7个公园进行了提档升级配建了体育设施。
今年,高邮将规划建设完成市、区级公园3座,社区公园8座,镇级公园7座,村级公园189个。189个村级公园中,23个已经基本完成,68个正在施工,其他98个正在规划设计阶段,预计10月底前,村级公园全部建设完成。目前,公园体系工作正强势推进,预计2018年完成城市中央公园建设。
纵深
探索流动摊点“疏堵结合”样本
城市美了,街边的流动摊点显得格格不入。高邮北海商圈地处高邮西部老城区,位于市区主干道盂城北路和通湖路交叉口,因为人气较旺,吸引了许多流动摊贩摆摊设点,导致“脏、乱、差”现象,相关职能部门“久治不愈”,只能动真格。
走访中,记者在北海商圈看到一个民国风建筑的组合小楼,看起来是城市步行街布局。高邮市城管大队大队长居桂森介绍,这是高邮市为了解决城市摊点乱停乱放等问题,建立的扬州市首个花园式疏导中心。
该疏导点从2014年开始策划,花费8000万元,不惜拆除了一个废旧工厂。“目前疏导中心水电已经接好,将于本月启用,正式运营后将解决城市烧烤、沿街临时摊点等城市摊点问题。”居桂森介绍,该疏导中心有3层楼,还设有大型地下停车场。
高邮城管部门对于北海商圈周边作了调查,发现各类流动摊点约有130个,其中固定摊点70个,分别为毛绒玩具4个、烧烤摊点3个、饰品摊点7个、手机贴膜10个、水果摊点3个、箱包摊点5个、小百货摊点15个、小吃摊点16个、修鞋摊点1个、服装摊点6个,其他不固定流动摊点约60个。
“这些摊点中,有相当一部分摊主是残疾人,摆摊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他们租不起房子,只能用双手的劳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如果完全驱赶,就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负担。”居桂森告诉记者,疏导中心投入使用后,有专门的运营公司经营,兼具公益性和服务性,将设立公益性摊位150个,把公益性疏导、服务性疏导与经济性业态相结合。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彻底“根治”城市流动摊点问题,目前当地已经有300个摊主报名。
北海商圈摊点疏导区建成,可以将北海商圈周边、通湖路、盂城北路等部位的流动占道摊点,以及季节性展销摊点疏导入场规范管理,从而改善北海商圈周边市容环境,这也将成为城市管理的新起点。
通讯员 刘久凤
记者 屠明娟 石默然 乔国军
记者手记
直面民生“痛点”百姓才能安居
老城区街坊的雨靴成了“摆设”、家门口知名“臭水沟”变身百姓喜欢的公园、城市部分流动摊点将告别与管理部门“捉迷藏”的时代……与其“打游击”,不如体恤百姓的难处。这是记者在采访中感受最深的事情,在民生幸福的问题上,高邮政府及职能部门正在转变思路:直面民生“痛点”,百姓才能安居。
事关百姓生活、生计无小事,但是做好看似百姓身边的这些小事并不容易。为了让城市更美,高邮市在改造老城区、建设城市公园体系等事关民生的工作中,一方面大刀阔斧地“收复失地”,将城中村原先的菜地、旱厕甚至是猪圈进行拆迁,然后再对臭水沟、地下管道进行疏通、治理;另一方面又细致入微地找出城市面貌背后“顽疾”的真正原因,深知群众所需、所盼、所急,将一个个城市公园打造成城市生活的“绿色氧吧”,真正体现出百姓安居是还路于民、还景于民、还生计于民、还发展于民……
城市公园和疏导中心建在百姓“家门口”,更建在了百姓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