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二胡,哼着小曲……每周日下午,家住城区的王雨风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延陵镇的国学堂,义务给镇上的留守与贫困儿童上课,手把手地教大家拉二胡。今年37岁的王雨风老家就在延陵,1999年从我市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小学任教,多年来一直与音乐相伴,一把二胡就是她的老友。6月5日,记者在延陵学校的办公室内见到了正在为本周日二胡课认真备课的王雨风。
“今天课比较少,我就再练练。”5日上午,记者在延陵学校办公室见到了王雨风,此时,她一手拿着二胡,一手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一边拉二胡,一边想到些指点学生的技巧,我就记下来。”说到一些关键处,王雨风亲自演示,拉弓、推弓、换弓、换弦……动作娴熟。
据了解,为传承延陵以季子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3月,延陵镇社区教育中心创立了“延陵国学堂”。“延陵国学堂”是针对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开展以体验和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和武术为主的特色系列培训项目。目前,该社区教育中心占地面积10.5亩,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共有6个标准化培训教室,专职教师12人,兼职教师56人,从事二胡教学的王雨风就是其中一名兼职教师。
每个周日的下午,家住城区的王雨风都会来给孩子们上二胡课。“参加的学生基本都是当地的留守与贫困儿童,学习二胡之初也大多是零基础。”谈及自己在教授二胡上有哪些独到的方法,王雨风告诉记者,国学堂一共有近70名学生,根据年龄分为3个班,每个班的学生在学习进度上有所不同,所以她的教学方式也不同。“教授乐器与书本知识有所不同,学习乐器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动手练,所以近70个学生都需要我一个个手把手的教,一下午上3节课,几乎没有坐下来休息的时间。而且教孩子和教老人不一样,毕竟孩子是要发展,而老年人主要是参与,所以对孩子来说,打牢基础很重要。”王雨风表示,教孩子拉二胡,重点就在于拉奏时的姿势得准确。“就像练字一样,良好的抓笔姿势很关键,如果不及时纠正,小孩子错误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变,而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为此,王雨风从一开始就格外注意规范孩子们的基础动作,并经常让二胡练习较好的学生担任“小老师”,去教其他孩子,以便在加强练习的同时激发孩子们学习二胡的积极性。
而说起自己如何开始学拉二胡,王雨风笑着说:“其实我也算是半路出家。”原来,虽然从事音乐教学多年,但王雨风真正接触二胡等多种乐器却是在临近毕业时。“小时候既没有意识也没有条件去学乐器,后来在师范学校读三年级时,看见好几个学姐都在学二胡,我也就去学了,越学兴趣越浓。毕业后分配回到延陵,先是教小学生语文,后来我又自费去南京艺术学校学二胡,一节课要80元,可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也才600元。”王雨风告诉记者,凭着一股对二胡的浓厚兴趣,工作之余的她除了去南京上课,还得忙里偷闲地抽出时间拉二胡。好在六年下来,她不仅顺利通过了二胡演奏的相关考级,还转换身份,如愿成为一名音乐教师。
2014年初,延陵国学堂成立之前,当地政府来学校宣传,号召老师们积极参与,王雨风二话没说就报名参加了。“因为我就是延陵人,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而且二胡也是我的专长。”就这样,王雨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国学堂的义务教学活动,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最初来报名的孩子并不多,只有镇上的一些,现在就不一样了,学生范围涵盖了整个延陵。”也正是为了不让学生们失望,每周日中午,不论刮风还是下雨,王雨风都会从城区回到延陵镇社区教育中心,从未失约。
(束丽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