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6月1日起,房产中介如果出卖客户个人信息,将会受到严惩!记者了解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从2017年6月1日起实施,司法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和适用法律进行了进一步的明晰。不仅是买卖公民个人信息违法,房产中介之间交换公民个人信息也已经构成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电话噩梦
“先生您好,我们这里是全国××强开发商××地产的项目,目前我们推出了河景高层,请问您考虑吗?”
类似的电话,相信每一个看到这篇报道的人都接听过。而且毫不夸张的说,只要你动过买房的念头,去过售楼部,留过电话,那么随后你的信息就会被多个开发商轮番“攻打”。
终于,你买了房,以为就此结束了被电话骚扰的日子,但实际上并没有。因为当你的信息从某个环节流出时,其他拿到你信息的人只是知道这是一个有买房意向的电话,并不能区分是否已经买了房,而且他们的逻辑是,即使买了房,你也可能再买第二套。
从事房地产相关行业的人甚至戏称:通过每天接到的卖房电话数量就能看出近期的市场好坏,越是行业不景气电话推销越是普遍。
终于,开发商交房了,你以为电话骚扰噩梦结束了,但实际上装修公司的业务员正在摩拳擦掌准备贴心的报出你的小区名问你要不要装修,因为他们天天有活动,月月有特价。
“先生您好,我们是××装修公司的,请问您×××小区的房子考虑装修吗”?当你问他怎么知道自己的电话和小区名字时?他们一般都会统一说辞:“我只是负责打电话,号码都是公司提供的”。
每天打400个电话
媒体报道,在非法获取大量个人信息后,一些公司让员工不断拨打骚扰电话。“高端楼盘业主的房子面积、电话信息,对于需要寻找投资客户的公司而言非常宝贵,这些信息对于提高电话推销的命中率非常关键,信息质量较高、市场售价也高。”一名长期从事电话推销的业务员表示。
信息泄漏不仅在房产行业内,其他行业也瞄准了房产行业这些“高端人群”。某公司总监谢某要求下属业务员围绕这些房产信息每天至少拨打400个电话,他说:“业务员通过拨打电话签订一个单,我就能获得4元提成,业务员能拿到16元提成。”而某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小额贷款的普通业务员翟某某说,公司规定每3个月必须放款35万元,如果没有完成就会被公司辞退,因此不得不通过多次拨打电话来完成推销任务,“打房产业主的电话成单率相对高多了”。
信息是如何泄漏?
拿到公民房产信息有几种途径:一种是同行业之间的资料互换,比如房地产中介之间;另一种是从网络上买,目前网上有不少买卖信息的QQ群,几百块钱就能买到一两万条信息。
被泄露的信息最初来源猜都能猜出来,比如成片泄露的业主姓名、手机号、房产面积及位置等信息多来自物业管理公司,但发生案件后,要倒推溯源、查清信息泄露的具体路径比较困难。
房地产与物业公司难辞其咎
有的人习惯性第一反应是置业顾问,其实这不一定对。置业顾问掌握的都是零散的,而有机会成规模接触这样信息的人更有嫌疑。
一名公安民警表示,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等对房产信息泄露难辞其咎。但是在实际中,一些员工为利益泄露业主信息,只能被视为个人行为,很难追究公司责任。他认为,应加大房产信息泄露的源头监管,加强对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等失责的监管、处罚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宗和)
相关链接>>>
1分钱一条!房产中介间出售公民信息已成公开“潜规则”
手机号码、身份信息、家庭住址,这些都是属于我们重要的个人信息,但您相信花1000块钱就能买到10万条公民个人信息吗?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在一些房产中介之间竟然成了公开的“潜规则”。
今年4月份,上海市公安局民警发现,有人在qq群里出售小区业主资料。通过侦查,民警锁定了出售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张某、舒某,以及购买信息的王某,这三个人均在上海从事房产中介工作。
在交易中,王某用1000元向张某、舒某购买了150个小区共10万条业主信息。这些信息非常详细,包括姓名、电话、购房时间等信息。
办案民警还发现,这些信息中有一部分是犯罪嫌疑人张某和另一家房产中介门店老板丁某交换来的。为了获得更好的业绩,一些房产中介之间交换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竟然成了公开的“潜规则”。
(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