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辛辛苦苦在家孝敬公婆、抚养子女14年,终于等到丈夫归来,谁料,一起等到的还有一纸离婚诉状。
1988年5月,经朋友介绍,时年20岁的丹阳女子孙某认识了大她3岁的张某。两人是同乡,半年后,便按照家乡的风俗举行了结婚仪式。婚后不久,孙某就有了身孕。大着肚子的孙某看着张家的晚餐经常是清粥和凉拌酱瓜,本就没胃口的她更觉食不下咽,于是常常跑回娘家改善伙食。好事乡邻的风言风语,让张某的父母觉得很没面子,于是,两人就开始经常为此发生争吵。儿子出生后,小两口的摩擦并未减少。后来更因孩子抚养等琐事,逐渐发展成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张某要么闷头不作声生气,要么气不过两人开始扭打,最后引来乡邻相劝。
2002年,在儿子快上初中的时候,两人在又一次争吵后,张某一气之下,提出欲外出打工。其实,他这也就是气话,没想到孙某竟一口答应,骑虎难下的他只得背上行囊离开了家。
刚开始,在广东打工的张某很想家,不时地打电话回来,但好强的孙某却不时指责丈夫不该这样婆婆妈妈,要他安心在外打工,赚了钱才能回来。几次下来,张某逐渐由忍着不打电话,变为融入打工生活不再想打电话。不觉已到年底,张某打电话说,今年出来得迟,没赚到多少钱,问妻子怎么办。考虑到来回不菲的车票钱,孙某提出让丈夫明年再回家,张某愣了很久,默默放下电话。这之后的一年,张某几乎就没有打电话回家了。等到了年底,孙某着急了,拨打丈夫的电话,这才发现丈夫之前联系的号码已经停机。
说来也奇怪,张某不在家时,孙某与公婆的相处反而平和了很多,再加上娘家时不时地接济,日子过得虽说不上好,但仍然拉扯儿子读完中学,并为公婆养老送终。而由于根本不知道丈夫的下落,即使是公婆去世,也没能联系上丈夫。
那么,这么多年,张某去哪里了呢?原来,开始几年他生妻子的气,故意换了联系方式,有赌气不回家的成分,后又认识了一个女友。直到女友提出要确定关系,他才想起自己还有婚姻在身。2016年6月,张某在外出14年后回到了丹阳,没想到他还没跟妻子打个照面,就直接将妻子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两人离婚。法院经审理驳回了张某的诉讼请求。
2017年3月,打定主意的张某再次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此时孙某终于意识到,他们的这段婚姻早已名存实亡了。她同意离婚,但要求张某对她这么多年的付出作出补偿。
日前,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法院审理认为,张某和孙某相识后以当地风俗举行婚礼并同居生活,至1994年2月1日前双方已符合结婚实质条件,虽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双方之间系事实婚姻关系。张某自2002年外出至2016年未归,不尽夫妻义务,可以确认夫妻感情已经彻底破裂。张某要求与孙某离婚,予以准许。但张某长达十几年对家庭、父母和子女不闻不问,孙某则一直尽职尽责,独自赡养张某父母、料理其丧事,并将婚生子抚养成人,对家庭做出了巨大贡献,酌定由张某补偿孙某子女抚育费和赡养费等合计5万元。
(民一 小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