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管神器不光要治“中国式过马路”

核心提示: 据报载,上周末,深圳交警在新洲路与莲花路口交汇处的安全岛上,正式启用“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对行人闯红灯行为进行整治。如果有行人闯红灯,监控摄像头会自动抓拍,并实时显示在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这确实是高科技,但深圳交警执法还有更高科技的,驾驶员乱按喇叭嘀嘀都会被抓拍!

本报特约评论员 符向军

据报载,上周末,深圳交警在新洲路与莲花路口交汇处的安全岛上,正式启用“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对行人闯红灯行为进行整治。如果有行人闯红灯,监控摄像头会自动抓拍,并实时显示在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这确实是高科技,但深圳交警执法还有更高科技的,驾驶员乱按喇叭嘀嘀都会被抓拍!

长期以来,“中国式过马路”饱受舆论诟病,治理行人闯红灯的各种“创新”举措或交管“神器”,比如接力站岗、带绿帽、抄报纪委、征信黑名单、智能式过街系统……也屡见报端。一时间,乱过马路、擅闯红灯的那“一撮”行人,背负了沉重的道德骂名。

可是交通违法的主体不仅仅是行人,更有大量交通工具,而相对于钢盔铁甲的交通工具,血肉之躯的行人毕竟是弱小的、不堪一击的,各种风驰电掣、喇叭轰鸣的机动车辆才是道路交通中最大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

事实上,大量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更多是因为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驾车、低头驾车等机动车驾驶员漠视交通规则、安全意识淡薄的驾车行为造成,而行人闯红灯酿成交通事故的案例则相对较少。本是人们代步工具的车辆,却屡屡成为伤人夺命的“马路杀手”,如此本末倒置,无疑是汽车社会和现代文明的悲哀,在社会意识层面,对机动车辆、驾驶人员交通违法的,反而习以为常,认为反正有记分、罚款和保险理赔,乃至追究刑事责任,鲜见媒体披露治理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法的“创新”举措,舆论更没有像对待“中国式过马路”那样进行口诛笔伐。这甚至造成一种错觉,社会对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见怪不怪,却认为行人闯红灯才是罪莫大焉,行人才是交通事故最大安全隐患,从而某种程度上放纵了一些不文明驾驶现象,比如许多地方没有严格执行或不执行“礼让斑马线”的交通法规,以致人行道上出现了“车不让人人让车”的奇观。

其实,在强调提升行人文明素养、大力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的同时,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尊重行人行路权和生命健康权,做到“两手抓,一起硬”,对各种漠视交通规则的“中国式驾车”行为,尤其乱按喇叭、冲抢斑马线、逼退行人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更要猛药去疴,重点治乱,从法律制裁和舆论谴责上一起发力。维护交通安全,建设文明城市,需要综合施治,法律、舆论不能选择性执法或发声。

此次深圳研制出台交管高科技“神器”,不但可以对闯红灯的行人进行抓拍和人脸识别,进而予以播放曝光和违法信息留存,具有强大的心理震慑和实践治理效用,同时也瞄准了驾驶人员,对其乱按喇叭的不文明现象予以抓拍并处罚,不仅“听得见”也“看得见”,说明了交警部门治理交通违法行为的决心,没有选择性“无视”,并非“单打一”,而是“两手抓,一起硬”。这应该成为一个很好的现实示范,无论是从公众心理、舆论宣传层面,还是各地交通违法治理的实践层面。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