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钧华
邱钧华刻纸作品
与剪纸一样,刻纸也是一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早在隋唐时期,双喜、门花、堂花、灯花、花鸟虫鱼、人物戏文等刻纸作品便散见于民间,世代沿袭。不一样的是,刻纸主要以刻刀为工具,工艺更加精细,不仅可以刻出掌上小品,也可刻出鸿篇巨制。
访仙镇是我市四大古镇之一,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访仙刻纸也将访仙人文历史和刻纸艺术揉融在一起,以其豪放雄浑的气魄、精美巧妙的工艺、寓意深刻的内涵,将访仙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一个阳光温柔的日子里,记者驱车来到了访仙镇访仙村,有幸拜访了隐藏在这个村子里的刻纸大师——邱钧华,来听听这位耄耋老人为我们讲述访仙刻纸的前世今生。
“偷师”母亲
耳濡目染步入刻纸世界
说到自己如何学会刻纸,邱老告诉记者,一非祖传、二非师承,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仅是年幼时期“偷师”母亲剪盘花,便无师自通般先学会了剪纸。“我的母亲虽然不识字,没读过书,但那个年代的人做手工却是个顶个的好手。我年幼时经常看见母亲做绣花鞋,画鞋样,剪鞋样,那便是我学刻纸最初的启蒙。”邱老说,刻纸与剪纸一样,都需要先在纸上画样,然后使用工具,“那时候经常看母亲剪盘花,剪刀在红纸上游走,不一会儿,便看见一幅艳丽的‘囍’字,这也激起了我对剪纸的好奇和学习的欲望。”回忆起儿时的剪纸印象,球钧华嘴角扬起了孩童般的俏皮。
在母亲的启发下,再加之自身的好奇,刚上学的邱钧华就拿起了剪刀,依样画葫芦,学着母亲剪盘花的模样,开始了剪纸生涯。但时间一长,邱老便发现,仅仅利用剪刀难以将自己脑海中的设计完全表现出来,“因为剪纸大多是利用对称性,且对于细节的表现力不够。”为此,邱老便开始换用刻刀。摊开邱老的工具包,记者看到,大大小小的刻刀共有6把,且都是邱老自己亲手磨的刀片。“之前也会去市场上买,但用起来总感觉刀锋的细度、利度都不是很顺手,后来我就干脆买刀回来自己磨。”
说起自己创作的作品特色,邱老表示,他的刻纸中最多的便是中国传统元素。“就拿我之前参与创作的“核心主义价值观”系列作品来说,其中一幅为“富强”二字而做的设计就是通过两个胖乎乎的小娃娃,一个手中拿着玉如意来表现富裕,另一个双手抱着条大鱼来表示年年有余,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寓意。”邱老边说边指着刻纸作品,“你看,这边有牡丹、后边还有竹子、荷花,都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元素”。
除此以外,邱老还告诉记者,很多人认为的刻纸与剪纸,仅仅是一张红纸,依样刻样或剪样,但是并非如此,无论是刻纸还是剪纸,都是一门创作的艺术,“如何构图?如何成图?要想作品独特,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创作风格。”说起自己创作灵感的来源,邱老说,一是要“接地气”,二是要“走出去”,“所有的创作都离不开生活,因为只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创作才更加真实,也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同时,为了避免闭门造车,做到博采众长,适时地走出去学习别人的精彩之处。”
从艺60余年
日复一日成为刻纸能手
从十多岁拿起红纸和刻刀的那一刻起,到如今已经有60多年了,邱老再也没有彻底地放下刻刀,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我坚持了大半辈子的事”。
走进邱老的家,屋内的一墙一桌都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走近一看,墙上挂着的是邱老执笔的书画作品,而桌上则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刻纸作品。“刻纸一般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在细节的处理上,要从里到外,先处理较难的小细节。”最底下放着几张红纸,红纸上面是描好样底的白纸,邱老边说边用刻刀刻出作品中鲤鱼的眼睛,然后是旁边的点缀,只见邱老手起刀落,动作十分连贯,不一会儿,一条“跳跃”的鲤鱼便跃然其上了。
在刻纸技艺上,还有阴刻和阳刻之说,“看这幅作品里的梅花,我们要留下梅花,处理手法是将梅花剪掉,使其镂空,这叫阳刻,反之这个爆竹,我们要留下爆竹,便剪出爆竹画样,这叫阴刻”。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邱老边刻边与记者说着刻纸技巧,室内一派祥和静谧。
刻纸技艺有个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画图。毕竟不是科班出身,一开始画刻纸稿时,邱老总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还好,我是做小学老师的,那时候什么都教,包括美术。为了提高自己的画画水平,我就白天黑夜地画,工作时在学校教学生的同时也是在提升自己,下班回到家一有时间又先画后刻,就这样日复一日地,不仅画画水平提高了,刻纸技艺也越来越娴熟。”提及自己的练习过程,邱老骄傲地说道。
一边学习,一边创作,60多年里,邱老先后获得了首届“嘉华杯”中国书画艺术作品大赛金奖、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国画院文化大使等诸多荣誉。
刻出传承
年逾八旬仍爱施教
一直以来,老手艺的传承问题都是老手艺者最为揪心的事。就以剪纸来说,受到现代机器剪纸的冲击,手工剪纸已经渐渐淡出市场。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每家结婚依然需要剪纸艺人剪些盘花放在上面,以示喜庆。如今却都是在市场上购买机器剪纸,很少有人找民间艺人剪盘花。
但在邱老这,这个问题却好似乐观许多。“我们访仙镇是个古镇,古文化众多,党委政府也很重视古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说起访仙刻纸工艺的传承,邱老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访仙镇便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提出加强“一品一镇”特色文化建设,本地文化部门从众多的舞龙、荡湖船、腰鼓等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中,筛选出了最具代表性和历史传承性的刻纸艺术作为访仙地域文化特征的品牌项目,成立了刻纸协会,邱老被邀请担任会长。“一开始我们协会也就十来个会员,而且多数人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刻纸,我就定期去给他们辅导,文体部门也会通过办展览、培训、讲座等方式,从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艺要求帮助会员们循序渐进地提高”。
经过多年的践行,协会内的骨干会员已从原来的十来人发展到如今的四十余人,访仙镇也因刻纸工艺荣获镇江市第五批“特色文化之乡”。
(访宣 李欢 丽娜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