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敬老院成为作秀场

核心提示: 孝老爱亲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容非议,我们应该为诸多爱心人士感念亲恩的行为动容、叫好。但每每看到老人们满脸堆笑地,双手捧着被慰问的礼品摆着poss留下的照片,总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本报特约评论员 秦曼村

近几年来,我市的各类义工群、志愿服务队、慈善团体等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他们活跃在丹阳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丹阳的每一寸土地。近段时间,各类媒体也都在积极报道他们的事迹,他们前往敬老院奉献爱心,或是慰问,或是文艺演出,或是为老人洗脚、理发……

孝老爱亲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容非议,我们应该为诸多爱心人士感念亲恩的行为动容、叫好。但每每看到老人们满脸堆笑地,双手捧着被慰问的礼品摆着poss留下的照片,总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大爱无声,爱,不是用来给人看的。

志愿活动、志愿者、帮助老人,这些都是很高尚的词,而对一些怀抱作秀心态的人来说,恰恰是打造知名度,填补虚荣心,捞取政绩的机会。在这种顶着“志愿”帽子的行动中,没有多少老人真正得到帮助,也没有老人真正能够解开心结畅谈心事,在一片喧闹中,作秀者得到了炫耀的照片或视频,还有一片虚伪的赞扬之声,老人只不过是镜头下的摆设,收获的是“更不安”和“更空虚”。

敬老院里老人们得到的温暖不应该是偶尔一次的被慰问。在平日里,这些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们因为种种原因难以感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广播、电视往往成为他们了解外界,了以慰藉的渠道。在敬老院里,处处都可见他们寂寥、孤独的背影。虽然老年人很愿意跟别人说说话,但志愿者常常是一支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呆了一会就匆匆离开,很难和老人们进行真正的交流,最后的结果是人多声音吵,志愿活动成为走过场。爱心当然不能用轻重来衡量,但照顾老人是一种需要技巧的工作,不是任何人都能胜任。如果没有具备相关的知识,面对老人可能会束手无策,很多志愿者甚至连怎么扶老人,怎么给老人洗脸都不知道,同老人沟通也是一种技巧,如果不懂得怎么沟通,对老人脆弱的心灵反而是一种伤害。

敬老院养老是政府养老的重要形式,对于敬老院的老人们来说,政府是他们唯一的依靠。对此,政府应该出面替敬老院的老人们过滤掉那些违背了公益性质的爱心作秀,并通过行政手段,让老人们常常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同时,献爱心是一门学问,光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要真正了解老人们的所思所想,才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提高志愿服务的含金量,规范化专业化,让珍贵的爱心通过正确的渠道传递。

开展志愿活动,帮助特定群体,服务社会,无疑是一种良好的善举。我们也一直期待志愿活动能成为社会常态,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行动起来,帮助弱势群体,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但,任何一种志愿活动都需有力、有效,而不是无端添乱,更不能是抱着功利的心态,为了名利而作秀。

关爱老人是一种美德,我们乐于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到养老院去帮助老人,陪老人谈谈心,这种付诸行动的志愿行为远比单独的物质给予更令人感动。既然选择了向社会贡献爱心,就应该让这种行动成为真正的春风春雨,留给社会无限的美好记忆。

 

责任编辑:汤剑蕾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