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志宝
在丹中校园笔架山风景区漫步,一种浓厚的古典气息扑面而来,绿荫里的长廊幽静深邃,山顶东西两侧一对雕梁画栋的读书亭遥相呼应,尤其是那一对名为来秀桥的古桥如藏龙卧虎般地横跨在砚池上,顿时让人有一种“穿越”的感觉,诗情画意般的美景与对面的巍巍来秀楼交相辉映。
据《丹阳古今》载,孔庙泮池上的两座古桥,名为环青桥和锁翠桥,统称为来秀桥,居东者谓青龙,居西者谓白虎,两桥相同,均为单孔石拱桥,各长10米,宽4米。
明朝正统元年(公元1426年),文林郎,贵州道监察御史韩阳在《来秀桥记》载:学池有二,在礼殿(大成殿),正南为“泮池”,在讲堂东南称“采芹”,学校秀士之来游、来歌者日增,湖山秀气之来钟、来翠者日盛。殆见:人物毓湖山之秀而英杰,湖山因人物之盛光辉,将与斯桥为盛大悠久而无穷也,来秀桥成为丹中校园内一处著名的人文历史遗存。
据光绪《丹阳县志》载:“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诏天下郡县皆建学,始依县东旧夫子庙为之”。由此而定:丹阳孔庙始建于庆历四年之前,北宋庆历四年在孔庙旧址创办了丹阳县学,开始了丹阳教育的薪火相传,由此,人们往往尊称丹中为“千年学府”。
一百多年前,光绪二十七年,县学停办,科举废除,先后在丹阳孔庙办起了丹阳县立初级中学、丹阳县立师范学校等,现代教育的萌芽在这里破土而出。
76年前,国立社会教育学院附中在四川青木关成立,71年前,经受抗战洗礼的国立社教附中从四川迁来丹阳西门孔庙,从此丹中教育揭开了高中教育的序幕。
1996年丹中获评江苏省首批10所国家级示范高中之一,2006年被江苏省教育厅推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14所重点高中之一,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基础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1年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全省13所招收“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班”的重点中学。
2000年丹中整体改造,教学区最前面的面对笔架山的一座教学楼被命名为“来秀楼”,既与来秀桥相应承,蕴含历史文化传承之意,又昭示着丹中人培养优秀人才的自信和期盼。
2010年前,每年高考分数揭晓,校长常委派我去拿高考调研统计资料,大多数年份,丹中都稳定在全省重点中学前十名,记忆犹新的是1998年丹中理科位居全省第一,外语类位居全省第二,总达线率位居全省第二。2005年本一分数线上的考生排名在全省前5%的达173人,位列全省第六名,整体上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580年来,多少学子从来秀桥上走过,块块青石板被磨得光亮就是见证,来秀楼里的学子们正在为了梦想成真而勤奋学习,他们是祖国未来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