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受住严峻形势考验的我市实体经济探底企稳迹象日趋鲜明,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能力增强,经济效益提升,物价、就业稳定。在此大背景下,日前召开的我市一季度行长(董事长)联席会议指出,2017年,我市金融业将围绕实体经济发展这一中心,着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强金融监管、改善金融服务,促进丹阳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实体经济发展是根本,没有实体经济发展,金融良好生态的打造也是空谈。”中国人民银行丹阳市支行行长蒯理所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较大压力,也蕴合着新的机遇。从国际看,当今世界经济还未完全摆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处于缓慢复苏进程中;从国内看,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缓中趋稳,稳中向好,质量和效益提升,结构继续优化,但经济金融稳定运行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挑战和风险不容低估。
具体结合我市情况,蒯理所分析道,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存款保持较快增长,贷款投放处于历史高位。但不可回避的是,我市经济金融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经济运行中内部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金融风险压力较大,跨境资金管理也面临诸多挑战。
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市金融办、人民银行等部门负责人和银行业行长(董事长)讨论一致认为,新一年的金融工作的责任依然巨大,要围绕经济发展需求,着力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上实施新举措、取得新进步。
据悉,在货币政策上,今年我市将贯彻落实中央的稳健中性货币政策,针对我市实体经济稳中向好的实际情况,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强融资服务保障;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在稳定融资总量的同时注重信贷结构优化,加大对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及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畅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渠道;深化推进直接融资,完善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商协会的沟通推介机制,加强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项目储备,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集合债务融资工具和绿色产业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鼓励法人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尝试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支持企业开展股权合作。
与此同时,市金融办主任朱国兴强调,今年我市金融机构将严守金融风险这一底线不动摇,强化重点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做好风险提示预警,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控制;加强金融机构管理,完善“两管理、两综合”评价机制,提升评估针对性和时效性,结合非现场监测、现场核查等手段,加强对非法人银行机构的管理,降低发生重大金融风险的概率。
对于我市实体经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诚信问题,朱国兴认为,今年将延续去年以来高压精准打击态势,对骗取贷款、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查处力度,营造“借钱还钱、担保尽责、信守承诺”的诚信环境,对有钱不还款、有钱不付息等恶意逃废债、恶意欠息的企业加大采取“定向精准打击”力度,并鼓励社会人士发现涉嫌恶意逃废债线索的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提供证据,形成全社会打击失信行为的合力。同时,我市金融机构要配合法院继续开展集中执行行动,落实好悬赏、边控、限制高消费等措施,对恶意逃废债行为形成更为强烈的震慑效应。
在金融债务处置中,今年,我市将分别对不同情况的企业实施不同的政策。据悉,我市将成立化解担保圈风险工作组,有序化解企业担保圈风险。对自身经营良好且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帮其渡过难关;对主业良好但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的企业,采取建议企业瘦身、逐步调整融资总量、优化贷款结构等手段,挽救企业;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属于淘汰落后产能或挽救无望的企业,则让其平稳有序退出。在债务处置过程中,我市严格把握先穷尽贷款人资产,再追偿担保人的原则。此外,我市将组建专业化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妥善化解担保圈风险。
针对日新月异的经济金融环境,突破和创新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蒯理所介绍说,今年,我市银行金融业将顺应时势,推动多项金融改革创新。譬如,今年我市将借鉴泰州市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先进做法,建立并引进各类产业基金,增强金融改革发展动力;推动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建立健全正向激励、风险缓释等配套机制,调动乡镇、银行、农户等各方积极性,尝试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农村建设用地抵押贷款试点业务,深化农村金融的综合改革;积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综合运用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双创”、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发展,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曹旻 嘉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