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舌尖上的浪费”缘何难以根治?

核心提示: “这几年人们在餐桌行为方面确实做了改善,吃不完的大多打包。”走访中,多家酒店、餐馆的工作人员纷纷这样表示。然而,在全社会倡导节俭的大环境中,舌尖上的浪费并未被根治,婚宴、商务宴请等场合中,“盛宴”变“剩宴”的现象屡见不鲜。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舌尖上的浪费”缘何难以根治?

“这几年人们在餐桌行为方面确实做了改善,吃不完的大多打包。”走访中,多家酒店、餐馆的工作人员纷纷这样表示。然而,在全社会倡导节俭的大环境中,舌尖上的浪费并未被根治,婚宴、商务宴请等场合中,“盛宴”变“剩宴”的现象屡见不鲜。

舌尖上的浪费

  依旧存在

“今年春节期间在农村体验了一次流水席,那个场面和菜品的数量,真正能秒杀五星级大酒店。”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市民袁先生过年期间去了妻子的老家,参加亲戚的婚宴。他介绍,自己注意到,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酒席上的菜吃不完的话,除了一些基本没人夹过的菜会被打包,吃了一半的很少被带走。

采访中,专做农村宴席的厨师黄师傅告诉记者,农村普通的宴席价格在600元左右一桌,如果是800元的套餐就很丰盛了,“农村不比城市,人们更注重实惠,所以菜量会很大,浪费不可避免,吃不完主家不要的话,都是倒掉或者喂猪。”

记者昨天中午走访了镇江市区的一所高校食堂,记者看到,半数以上的学生不同程度地留下了剩饭剩菜,在回收餐盘的地方,空空的泔水桶里不一会儿就装了大半桶。食堂一名工作人员有些心痛地说,不少孩子还都比较爱惜粮食,但也有个别学生会将一口都没吃的包子馒头扔掉,有时候她会悄声地提醒他们打包带走,“有些孩子会红着脸顺手带走,但大部分孩子会装着没有听到。”

在位于金山湖景区的一家餐厅里,一场商务宴请之后,一桌丰盛的菜肴还剩下一半左右,服务员无奈地将这些菜肴全部倒掉,“商务宴请,主家即便是想打包也不太好意思。”服务员说。

记者走访了市区味雅、宴春、好婆家等多家饭店后了解到,一般市民在家庭聚餐会后,对剩菜会选择打包,部分朋友聚会、婚宴等,有人出于卫生考虑等不会打包带走。

西津渡一家餐馆的老板告诉记者,他们会在客人点餐时进行建议,如果点的菜过多,就会提醒。记者发现,不少市民喜爱的火锅店,纷纷推出了半份的菜品,“鸭血、带皮牛肉都点半份。”在如意江南一家火锅店内,一名客人特意点了半份菜。

市实验小学副校长王燕彬介绍,学校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习惯,不仅经常进行这方面的理念教育,也建议在校用餐的孩子践行“光盘”行动。

节俭之风

  应融入生活点滴

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2016年11月底,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课题组公布的一项从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江苏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老师朱月莹呼吁,全社会应该重视和践行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浪费本身就是对社会资源的侵蚀,不仅涉及个人行为,更关乎公共利益。“纵然我们现在生活富了、腰包鼓了,适当吃好一点,提高一下消费水平,都可以理解,但这绝不能成为丢掉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的理由。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得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反对奢靡之风。”

朱月莹说,改善餐桌浪费的现象,要从三方面做起。首先要加强宣传,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杜绝攀比之风,引导人们创造文明的宴请环境,减少餐桌浪费;其次,各酒店或承接宴会的机构,尽量在宴会中使用公筷,并引导人们树立使用公筷的观念,确保菜品的公共卫生,提倡剩菜打包;最后,用好价格杠杆,倒逼消费者节约粮食,比如有的自助餐厅里,对剩菜过多的消费者要收取额外的费用。她表示,遏制“餐桌浪费”是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环节,绝不能仅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万事无忧,要建立刚性的反餐桌浪费制度,让勤俭节约变成人们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记者胡冰心)(来源镇江日报)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