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研究发现,抑郁症对心脏的危害堪比肥胖和高血压。从数据看,在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非先天性风险因素中,抑郁症占有一定地位。对于心脏病的高危人群来说,及时诊断与其共病的抑郁症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到了3.5亿人口的健康。慢性疾病是造成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心脏病人抑郁症的发病率比普通人更高。据统计,心脏病人中重度抑郁的患病率为9.5%。抑郁症与心脏病存在互相加重的可能,患抑郁症的心脏病人,其发病频率、住院时间和症状往往比单纯的心脏病人更加严重。
现代医学讲求“双心健康”,意思就是,伴有抑郁症的心脏病人,应在治疗心脏病的基础上,同时根据抑郁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情绪低落、对疾病比较焦虑,不敢进行体力活动的病人,只需要自我调整心态,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即可通过常规锻炼获得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果抑郁状态比较严重,难以通过自我调整的办法实现改善,应该积极寻求心理咨询。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心理咨询能够改善心脏病人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如果出现了重度抑郁,如经常哭泣,觉得生活没有希望,甚至有自杀的想法,就应该求助于药物治疗。
总之,出现抑郁时,消极应对并不能缓解,反而会加重心脏疾病,造成恶性循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科学的综合治疗才能缓解抑郁状态,进而对心脏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影响。
(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