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广西考察吃穿山甲”网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名为Ah_cal的网友晒图称“(广西)李局长黄书记请我们在办公室煮穿山甲吃,第一次吃,口感味道很好,已经深深爱上这野味了”。该男子被网友戏称为“穿山甲公子”。
穿山甲药用价值有待科学论证
穿山甲的药用价值在中国古代医药典籍确有记载,甚至是著名的《本草纲目》。古人因为穿山甲善于打洞,便认为穿山甲有“打通”的效力,因此遇到痈疽疮肿、乳汁不通等需要“通”的疾病,穿山甲就不幸成了药方上的一员。然而,遭到如此大肆屠杀的穿山甲,真的有那些神奇的效力吗?一种观点认为,穿山甲的鳞甲只是角质化的皮肤附属物而已,其主要成分和毛发、指甲等成分没有本质区别。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高级科学顾问孙全辉博士认为,就中药本身而言,它的发展更多的是一种实践经验的积累,目前穿山甲鳞片的药用价值并未被现代医学严格系统地证实,也没有哪种疾病非要使用穿山甲的鳞片,因此相关医学功效还有待深入研究论证。
另外,因食用穿山甲不当引起肝脏的损害也并不少见,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黄疸、肝损害及一些过敏症状如皮疹、面肿等。
野味来源不明,易招怪病
当前,人们食用的野生动物,大多生存环境不明,来源不明,卫生检疫部门又难以进行有效监控,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就在对野生动物的猎捕、运输、饲养、宰杀、贮存、加工和食用过程中扩散、传播。由于病体罕见,人吃野生动物染病后,要么诊断不清,要么难以治疗,甚至稀里糊涂丢了命。许多动物携带的病毒、寄生虫寄生在动物的肌肉、血液、内脏里,而且“蒸不熟煮不烂”,煎、炒、烹、炸根本奈何它不得。
来源不明的野味,有被天敌杀死的,有病死的,有的干脆是被不法分子毒死的。仅去年,我国就发生多起毒杀野生动物事件。如山西忻州毒杀野鸡事件、河南三门峡毒死天鹅事件等。有的不法分子利欲熏心,给毒死的野生动物补上一枪,再卖到餐馆蒙骗消费者。野味餐桌上就又多了一道令人心悸的“祸源”。
中国虽然是生物多样性大国,但也经不住滥捕、滥杀、滥吃。如此下去,恐怕要不了半个世纪,我国的许多野生动物只能剩个名字了。食客们就是从自身的健康考虑,也应该嘴下留情,不要再滥吃野生动物了!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