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种田 三喜临门——走访青年职业农民霍洪涛

核心提示: 目前虽然已进入冬闲时节,但珥陵镇祥里村的种粮大户霍洪涛却一点都不清闲。这几天,他正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如何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的培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目前虽然已进入冬闲时节,但珥陵镇祥里村的种粮大户霍洪涛却一点都不清闲。这几天,他正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如何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的培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己。霍洪涛今年38岁,这已经是他从事农业规模种植的第九个年头了。回顾刚刚过去的2016年,他对记者说:“种地虽然比较辛苦,但还是收获多多,这一年对我来说可谓‘三喜临门’,我不仅通过围绕市场调结构在科技种粮上有了稳定的‘获得感’,而且还体会到一个新型农民的职业荣誉感!”

一喜:700亩糯稻每斤卖到了1.85~1.9元,弥补了夏收带来的损失

在种植方面,2016年我最值得开心的就是夏种时节种植水稻的时候我力排众议,围绕市场需求,选择大规模种植糯稻,较好的收购价格给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弥补了上半年小麦的亏损。

2016年上半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种植的小麦每斤只卖出了0.8元。当时我一共种了760亩小麦,亏损严重。等到要种水稻的时候,我比较看好糯稻这一市场,于是决定拼一把,种植了700亩糯稻。每每想起这一决定,我都感到十分庆幸,2016年糯稻销路好,价格高,不少粮食经纪人主动上门要求收购。我种植的糯稻平均亩产量在1200斤左右,一开始每斤售价是1.85元,后来每斤卖到了1.9元。我的糯稻全部卖给了金坛的江南米粉厂,较种植常规水稻品种的收入要高出一大截,有效弥补了上半年小麦带来的损失。

2016年年底,我又推进了粮食适度规模化经营,以每亩380元的价格新流转了140亩土地。现在,我的1000亩小麦已经全部播种完成,期待今年能够有一个好的收成。如果可以,新的一年,我还准备申请打造属于自己的商标品牌。  

二喜:多次到农业院校“深造”,使自己得到了不断充实

科技是农业增产增效的第一生产力。要想成为一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就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2016年,我参加了多次农业技术培训,有镇江市农委、丹阳市农委组织的,也有乡镇农服中心组织的,一些销售农机、农药化肥的企业也会组织培训,仅大型的培训我就参加了5次。培训的内容涉及面很广,有种植的专业技术知识,有教我们如何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除了听专家讲课,我们还经常去其他农业龙头企业等参观,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

农业技术培训真的很有用,我原先都是依据我父亲多年的种植经验,或者是农服中心的通知,随大流的除草施肥。这几年,经过培训学习,我也慢慢开始学会观察稻麦的生长周期等,掐准时机施肥,既能让植株充分吸收肥料,又能节省化肥、节约成本。

三喜: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镇江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当选市人大代表

我在2013年就申请注册了“百益源家庭农场”,在我市家庭农场中也算是比较早的一批了。2016年,我的百益源家庭农场更是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这一年,我利用各级的强农惠农政策,还为我的勤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增添了1台喷杆式植保机、2台插秧机及相关配套设备。这样,除了粮食烘干设备和配套库房外,我总共在农机方面投入了130万左右。

除了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外,我还被镇江市团市委、镇江市农委授予“镇江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都不断督促我更加努力奋斗。我现在的目标就是把地种好,提高产量和品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致富。

在这次市、镇人大代表选举中,我还被选为市人大代表,我觉得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我将更加努力提升自己,多多学习,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为推动我市“三农”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记者点评】在当前农村,农业兼业化、务农农民老龄化等问题非常普遍,不少人忧心,未来“谁来种地”和“地怎么种”?近几年来,我市多措并举,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鼓励他们在希望的田野里创新创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如今,一批像霍洪涛这样的“农二代”已经回归田野“挑大梁”,他们肯吃苦、善学习、有想法、敢创新,正在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田野故事。

回首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市以建设苏南农业示范区为引领,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培育农村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了主导产业提升、特色产业扩面、多元复合经营、产业融合发展。全市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步伐稳步加快,农业经济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三农”事业健康平稳前行。(季梦琦 蒋须俊 龚佩玉)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