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人行和本报财经周刊强强联手

构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安全网”

核心提示: 如今,金融消费无处不在。为了有效保护广大市民的合法金融权益,近年来市人行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完善了体制机制,创新了维权途径,并联合本报财经周刊,全面构建了全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安全网”,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如今,金融消费无处不在。为了有效保护广大市民的合法金融权益,近年来市人行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完善了体制机制,创新了维权途径,并联合本报财经周刊,全面构建了全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安全网”,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丹阳市支行金融服务部了解到,去年以来,通过监督检查,我市各银行机构从业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以消保专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重点评查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针对执法检查期外的工作开展情况,市人行对照评估标准,逐项逐条给予真实、公平的评估,既突出重点又不留死角;改变以往现场逐一评估的形式,综合考虑单位性质、业务种类、开业时间等因素,结合日常工作开展情况,集中到人行进行集中评估,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和业务人员共同参加评估会,在进行评查的同时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形成了一种能上能下的动态考核制度,督促银行机构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等金融维权工作,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日常监督和集中督查的同时,去年以来,市人行金融服务部还联合本报在每周的财经周刊上专门开辟了“金融消费维权直通车”专栏,为丹阳金融消费者维权开辟了新途径。广大市民可以通过电话、邮箱、微信公众号、信件等多种形式,通过“金融消费维权直通车”,反映在金融领域碰到的问题、困扰和麻烦,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可以对金融机构提出建设性的观点、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一监督渠道,市人行积极关注民众反映的问题,跟踪相关银行的受理情况,督促银行及时、认真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广大市民心中的满意度。

为了帮助市民更好地了解金融知识,加强金融领域自我维权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市人行多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市民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本报财经周刊还集中搜集了我市市民碰到的典型金融案例并进行了连续刊载,由此督促金融机构强化金融问题纠纷处理的第一责任和主体意识。

此外,春节将至,为了帮助市民更好地防范金融投资理财风险,市人行进一步加大了金融风险的防控力度,对恶意逃废债的企业和个人开展“崇法维信”专项行动,积极落实“八个一”措施;重拳出击严打恶意逃废债行为,组织开展“对恶意逾期欠息企业及个人联合金融制裁”活动,做好逾期欠息企业的风险动态管控工作;组织银行对接法院执行局,锁定抓捕名单,对拒不履行偿还义务的逃废债行为人采取拘留、限制乘坐高铁和飞机、限制高消费、边境控制等强制措施;加大非法集资防范处置力度,配合市公安经侦大队对相关单位依法打击处置,组织各银行协助查封冻结其相关账户。

(陆卫东 嘉瑛)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