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继兴/口述 魏树云/整理
顾昌保生于1922年,姚家弄16队寄庄圩村人氏,贫农成分。父母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由于生活所迫,1944年参加革命,投入了抗日战争,是名地下工作者。由于工作出色,他时年入党;1946年北撤泰兴,参加伟大的解放战争;1949年解放后回家乡继续革命工作。他先是在县粮食局工作,后在苏南干训班学习,半年分配到常州市小河区政府任区长,然后又调到奔牛区、横林区、湖塘区、李家区任区长。行政17级干部。1958年调任罗溪镇党委书记,曾参加罗墅湾飞机场的建设。1962年调任孟河镇党委书记。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农民没吃没烧,生活异常艰苦。扬中县是镇江专区最困难的县,专区决定派武进县副书记李明友带队选一批得力干部去扬中县工作。顾昌保抓农业工作出色,被选中,分配在扬中最落后的幸福公社工作。
当时幸福公社人均口粮只有400斤,生活极苦。水稻田里杂草丛生,形成“五层楼”即稗草、三连环、竹叶草、苇草、鸭石头草。顾书记调研后,决定先抓田间管理,要求耥稻来回八次。果然下半年产量大提高,全公社人均口粮提高到600斤,五口之家为例,口粮增加到1000斤。解决了温饱问题,社员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群众中流传出了歌谣:来了干部顾昌保,吃胖吃饱他来保。之后顾书记还在公社推广新品种,农村面貌发生了变化。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顾昌保回到丹阳界牌镇工作,分工在跃进大队。有一个生产队,社员出工劳动日只有一角钱,社员生活很苦。顾书记发现是因为生产队长能力差,于是想换队长,经考察有一位年青人有能力,头脑活络,还肯吃苦,但是成分不好,是地主的儿子。顾书记认为人的出身不可选择,但人的道路可选择,于是决定选他为队长。果然下半年,该队在地主儿子带领下苦干,水稻产量大增,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1977年,顾书记调到县七峰山采石厂任副书记。该厂是新建的,打石头,是个苦力气活,因此该厂年轻人多。当时厂内有“六大元帅”,就是六个三十多岁大龄青年,没有找对象,原因是家境贫困。顾书记了解后,介绍六位大龄姑娘,安排她们来到采石厂种菜,结果“六大元帅”一一成家,生儿育女。一时在采石厂传为佳话。
顾书记对儿女的教育甚严,决不以权谋私。按顾书记的职务,17级干部替子女找一份工作是完全可以的。但他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子女。他的儿子小时候是个顽皮王,力气大,打架高手,是孩子中的头头,经常带领孩子们去“偷”桃子、黄瓜等水果吃。群众有反映,顾书记听说后,找儿子谈话、教育他:积德为善,清白做人,认真做事,学好本领,终身受益。儿子长到17岁时,顾书记只介绍他去做了木匠。
顾书记一生平易近人,责任心强,始终把农民的事放在心上,贫下中农称他为“农民的好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