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裕清
在那没有机械没有电力的年代,农人脸朝黄土背朝天,全靠牛拉、人扛、肩挑、背驮、手推、脚踩……各种农具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威力和效用。
耕种类
耕田靠犁。犁由犁头、犁壁(方言,即犁骅)和犁身组成。犁头犁壁为铁铸件,装在木制S型的犁身上由牛拉贴地行进,犁头呈三角形,其尖头扎进泥土,拱起的泥块依傍弯成一定弧度的犁壁翻滚成垄,一趟趟一条条,翻满整块田块。
耙用于破碎泥块。一米多见方的木框架,下装两排铁片,人站在耙中间的横档上用长钩钩住木框,牛拉行进,上下颠簸起伏,如今的眼光看来,既刺激也浪漫。
耦用于水田疏松泥土,为插秧作准备。一根约2米多长的粗木头下钉有一排长铁齿,牛拉前进,泥水哗哗作响。
耥是稻田除草农具。略成橄榄形木制小框架下安有铁齿,在稻田的株距行距中人工牵拉移动,铲除杂草。
灌溉类
人力水车,家乡称作槽轴家什,全套木制由槽、轴、塔砧、人行水垫及链板组成。槽伸向沟塘水中,由水垫固定,上端固定田埂。轴两端有塔砧支撑。槽中搁链板用链销连接成长龙状,绕过轴中段的链轮封闭成一圈,人员伏在固定于塔砧上方的人行(粗圆木)上,足蹬轴上的木脚蹬带动链板转动戽水进田。
牛车戽水大致与人力水车相似,区别在驱动机构,由牛拉动伞形大木齿轮带动轴转而戽水灌田,省去了人力。
脱粒扬场类
稻或麦秸挑上场后,先人工在稻床上掼打,再用扬篮一点点在风中扬起以去除杂草秕谷,其中还须用两齿、四齿耙耧分级,用车耙耧拢成堆后再用筛子筛去土块细灰和瘪谷。筛子根据筛孔大小分豆筛、米筛等几种,均为竹篾编制。
黄豆一般用连枷捶打脱粒,后用筛子去杂。五十年代中后期使用的人力轧稻机效率大增,后改电动,更省时省力,如今均已淘汰。
晾晒类
折条、团篮多用于晾晒粮谷和豆类作物,均竹篾制。折条长方形,约3×6米,团篮园形直径1.5~2米不等。
箔用于晾晒棉花、花生和萝卜类,用苇杆细绳编织而成。
储存类
囤用圈折一圈圈围成,圈折是苇编,20多公分宽。量小的粮谷用竹箩存放。搬运靠竹制簸箕完成。
运输类
五、六十年代,农村运输重物,除了人挑肩扛和棍抬以外,就是木制独轮车,其载重量小而且费力。六十年代后期有了充气胶轮的小板车,在机动车大量涌现的如今,它们也基本消失。
积肥施肥类
罱泥船是农村普遍使用的积肥农具。人立于船头,用竹编罱头从沟塘底捞起污泥,再用木勺一勺勺戽向岸边晒干待用,这是当时农业用量最大的基肥。平时搬动运送肥料的是竹编畚箕、挑箕包括家家户户的粪桶,现今也基本不见。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在机械化电气化普及的当今乡村,想象过去的农耕劳作景象,不免乐趣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