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宏厚 口述 周松涛 整理
前不久,我听说丹阳成立了马相伯文化研究会,感到很高兴。回想起自己曾经在丹阳参加过马相伯逝世9周年追思大会,当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那是1948年的事了,我才13岁,在丹阳鸣凤小学念书(后来改名白云街小学)。我在学校参加了童子军,童子军有一支西洋乐队,大概有20多名同学组成,我是小号手,大部分都是敲铜鼓的,童子军与教会关系密切。1948年11月4号,我们乐队被邀请参加马相伯逝世9周年追思大会,我也很幸运在其中担任了吹号手角色。我清楚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四的上午,天气十分晴朗,我们穿着童子军的统一服装,黄色的套装,棕色的帽子,腰束皮带,皮带扣上篆刻着“中国童子军智仁勇”八个字,一身戎装显得特别精神。纪念马相伯逝世九周年追思大会在相伯农校举行,丹阳相伯农校是民国37年(1948年)夏,在韩景琦的倡导下,为纪念马相伯,在县城东河路天主教堂创办的丹阳县相伯初级农业技术学校。教堂院内有好几棵大树,平时我和同学一起经常去树上捉金铃子,对教堂环境很是熟悉。10点整。追思大会准时开始,包括县政府要员、教育界、文化界、工商界著名人士以及信教民众200多人参加大会,密密麻麻站满了整个教堂,很多人只能站在院子里聆听。首先是我们乐队奏乐,然后是几个人讲话,我只对其中一人印象深刻,就是当时天主教南京教区总主教于斌博士,他是前一天专程从南京乘火车到丹阳参加大会的,我看他高高的个子,穿黑色长袍,戴一副金丝眼镜,大概40多岁50岁不到的样子,走路说话显得温文尔雅,给人十分亲切的感觉。他讲话时,一再强调自己是以马相伯学生的身份来参加纪念会的,原来于斌大主教曾经20年代初在震旦大学学习过法语,马相伯虽是校长,同时也兼任法语课教师,给于斌上过课的。看于斌博士讲话时一脸恭敬谦卑,可见马相伯当时的名望地位是非常显赫的(于斌红衣大主教后来在台湾辅仁大学担任校长职务),同样作为丹阳人的我也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事情已经过去近70年了,每每想起参加纪念会的场景,恍如昨日,马相伯在我的心目中犹如一尊神像,我们永远怀念着这位老人!
人物小记
于斌,1901年4月13日诞生于黑龙江兰西县。11岁那年,全家迁往海伦县海北镇定居。当地有法国教士传教,居民多为天主教徒。于斌全家也皈依天主。于斌取教名保禄。当时他见家乡为俄国人所欺辱,便自号“冠五”,意欲中国能强盛成为五大洲之冠。1936年,35岁的于斌被教皇任命为南京教区主教,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主教。1969年,于斌晋升为枢机主教,即红衣大主教,且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位红衣主教。1978年,教皇保罗六世驾崩,8月9日于斌飞往罗马参加奉安大典及新教皇选举。8月16日,突感心脏不适,急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寿78岁。
吴宏厚,今年81岁,出生在丹阳的老丹阳人,退休前在北京国家话剧院工作,担任演出处处长,现居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