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斤粮票的故事

核心提示: 我家里有480斤粮票,保留至今已经30年,而30年前的1986年已经是我在西部行宫、全州、延陵三个乡镇工作30年的最后一年。

■ 马毛头

作者当年带进城的粮票(部分)

 

我家里有480斤粮票,保留至今已经30年,而30年前的1986年已经是我在西部行宫、全州、延陵三个乡镇工作30年的最后一年。我当时的工资是行政22级每月53元。长期的低工资使我和成千上万的同事一样,省吃俭用已经成为习惯,并不觉得太苦,但长期以来最令人担心的是肚子吃不饱的问题。

1986年春节刚过,一天上午,县委唯一的一辆吉普车开进了延陵镇镇政府的院子里,县委书记徐元海、县长胡志杰两人从车上下来了,徐书记对我说:“老马,上车去行宫!”到了行宫乡政府以后,两位领导找我和时任行宫乡党委书记的李书连谈话,徐书记说:“你们两位在乡镇工作时间最长了,县委研究让你们进城工作。”我们两个人听了却表示不愿意进城,主要原因是钱和粮难以维持家庭生计。我们两个人都是行宫五村大队人,家属子女都在乡下老家,都是农业户口,如果进了城就会没饭吃。李书连当时已经56岁,当面要求就在行宫退居二线,等待退休。他同时建议让我回到行宫接替他的工作。就是这样,我又第二次回到了行宫家乡工作,准备干到退休,叶落归根。

1987年元旦刚过,县委还是决定调我进城了。我想这次必须带老婆儿子二人一道进城安家了。随之而来的第一个难题是粮食,光靠我每月28斤定量是不行的,而此时正好遇上我们国家对农业实行联产承包制度的第五年,农业连年增产,粮食形势好转,农民兄弟留下自己的口粮、饲料粮,交足国家的征购任务,手上还有余粮,国家也支持粮食部门议价收购农民的余粮,商业部门遂制作议价副食品进入市场供应的计划。因此,我立刻找到行宫粮管所主任陈书荣商量,委托他帮我买几百斤议价粮食、再转换成平价粮票给我带进城,其中的差价由我支付,这已经是“特殊化”了。

我们家三口进城以后,老家还有点剩粮,平时再买点议价副食品,行宫带进城的那480斤粮票一直未动,得以保存至今,最后成了“纪念品”。

 

责任编辑:汤剑蕾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