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志明
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当时中国可以说是自行车的海洋,连美国总统小布什当年也在中国骑过自行车。一部自行车的价格大致是150~180元,凭票供应。这个价钱,对比当时的收入,绝对是一笔很大的投资。七十年代人们的月收入既平均又透明:学徒12~18元(因大集体、小集体和国营的单位不同而异),转正后24~36元。大学刚毕业:本科48.5元,大专约42元;转正后:本科58元,大专约52元,不同地区略有不同。中高级技工:50~75元;工程师:70~120元。所以,大部分骑车人,爱护自行车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自行车的顶峰是永久13型,这是文革前就有的产品,用锰钢制造的车架(据说因此曾受到周总理严厉批评),车身轻而结实,踏起来明显地感到轻快不费劲,相当于汽车界的劳斯莱斯。后来的凤凰14型、18型;永久17型,都是13型的晚辈,售价均在170~180元左右。其他还有飞鸽26寸男女跑车;双管加固“支农型”28寸重型自行车等,都在150~160元左右。
没有票的人便“自行组装”,一般都是到市场淘零部件,逐步收集。那里永远热闹非凡,许多人互通有无,交换部件。零件齐备,组装成功,需要携带主要部件的发票去交警队“上牌”,然后才能上路。组装车比整车大概便宜20~30元,但关键是不要“票”。也有组装好马上加价就地出售,或者卖到农村,然后再组装,甚至事先接受农村或者外地的“订单”而组装的。
自行车带人了——警察要管的,最多带一段,下来走一段。过节的时候,一部自行车上面载着一家三口,车头挂着一盒大蛋糕,走亲戚,乃是当年流行一景。
还有极其少数的人(主要是因海外关系有“外汇”收入的)会拥有机器脚踏两用车,大约每辆600~800元。相对而言,其稀有和威风的程度,自然远胜过如今拥有大奔和宝马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