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林民众支前二三事

核心提示: 1998年笔者时任荆林文化站长时,曾在西岗村采访,时年77岁的马振荣(当年为民兵中队长)回忆这一历史事件时,仍充满激情地告诉笔者:“当时抗日当头,我们年轻人都挺身而出,百姓也是一呼百应,从不计较报酬,这种忘我的爱国抗日精神,理应发扬光大,留传给后代。”

 

“支前模范”束金坤

1947年初,中共华中第十地委南下干部和武装人员,与原在丹北坚持对敌斗争的陈云阁胜利会合。2月上旬一天,十地委在胡桥北面的冷家村开会,突然遭到国民党丹阳县保安大队第三中队一个合队的袭击。他们当即转移到胡桥文段山村,又被敌人围追。战斗3小时,武工队长刘腊生等6人光荣牺牲。10名伤员无法行走,在这种情况下,荆林原西岗前坞村革命群众束金坤,立即发动全村20余名小伙子,找来10只盘篮,每2人扛一名伤员,护送出村。当夜,天黑路滑,下着小雨,难以行走。在这种情况下,束金坤鼓励大家胆大心细,无论多大困难,也要把伤员抬送至丹北后方。在半路中,有一只盘篮底被路石划了一个洞,伤员滑倒在地上,大家十分着急。这时,束金坤赶来,二话没说,将伤员背起,叫大家继续前进。他们整整走了3个小时,护送伤员20里,一直护送至丹北建山嘉山脚下,交给前来接应的人们。等束金坤他们回到村里时,天已放亮。束金坤等虽然一个长夜未眠,但他们因为护送了伤员,心里却十分高兴。后来,束金坤被十地委表彰为“支前模范”。

 

马振荣冒险带路

1943年6月,日伪军大规模“清乡”,凡是交通要道,都设立了“检向所”,布下了流动哨。

当时,西岗村革命青年马振荣才16岁,在戎家村读私塾。有一天,他背着书包上学,突然被一头戴草帽的人拦住。当那人摘下草帽朝他微笑时,他一眼就认出是经常在村上学堂宣传抗日的夏同志。夏同志把马振荣拉到一堆杂草旁坐下来,轻声地对马振荣说:“你能带我到岗头村找一个人吗?”马振荣问他找谁,夏说:“冷瑞正。”马振荣立即答应,并带夏同志到自己家乔装了一下。夏同志头戴草帽,推着装洋灰的小车,马振荣在前面背纤,朝岗头村走去。刚到村头,就碰到了5个伪军,敌人拦住了他们,左看右看,问夏为什么空车还要背纤?马先插口说:“刚下田回来,要赶紧上学去。”敌人没有看出什么破绽就走了。

他们来到冷瑞正(地下交通站)家门口,叫开门,冷瑞正立即拉夏同志进了屋。马振荣看他俩关门进了屋,自己背着书包唱着歌上学去了。后来,马振荣被地下党表彰为“抗日出力的好青年”。

 

民众群情激奋扒铁路

为了进一步打击日寇,1944年7月,丹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发动铁路沿线地区的群众,破坏陵口至新丰段的铁路,切断日军的运输线。

一天晚上,陵口以西的荆林青阳至西王段铁路旁200名群众,群情激奋准备扒铁路。当时,荆林段铁路两公里长的沿途,全是黑压压的群众。他们冒着黑夜,有的扒石子,有的撬铁轨。到了凌晨两点多钟时,驻守在西王铁路堡内的伪军,突然从碉堡内扫射起机关枪,子弹呼呼地飞舞。此时,大家听从指挥,卧倒在庄稼地里。过了一阵,见无动静了,大家又再动手,将一根根铁轨撬下来扛走。当时,有武工队人员指挥,16人扛一根铁轨,分4批人员接送。先由青阳村群众送到贺巷村,贺巷村群众送至荆村桥,第三批送到三城巷祠堂内。最后,由胡桥、建山那边派人来扛走。就这样,10根铁轨很快转送到后方“地下兵工厂”加工制造武器。

1998年笔者时任荆林文化站长时,曾在西岗村采访,时年77岁的马振荣(当年为民兵中队长)回忆这一历史事件时,仍充满激情地告诉笔者:“当时抗日当头,我们年轻人都挺身而出,百姓也是一呼百应,从不计较报酬,这种忘我的爱国抗日精神,理应发扬光大,留传给后代。”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