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前,丹阳火车站地处丹凤北路,丹阳纱厂东侧,离县城近在咫尺,来往旅客出行较方便。1958年国家实施沪宁铁路复线改造工程,1959年工程竣工后,丹阳火车站迁址双庙头(现眼镜市场东北侧),离县城中心有4、5公里,旅客出行还要途经人民大桥。那个年代,国家经济不发达,交通设施落后,县城没有公交车。为了解决旅客出行难,县交通局领导与县搬运社商定马车客运的事宜。
县搬运社领导接到上级部门的任务后,首先从本单位转复军人中挑选王春茂、赵鑫海二人赴东北买马。他俩解放前当过骑兵,养过马,选好马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花了数千元买了一匹棕红色马、一匹灰白色马,二匹马高大肥壮,毛色晶莹发亮,马蹄厚实有力,马眼炯炯发光,不愧为骏马。他们凭借自己一身骑马、养马的本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从东北到丹阳骑马上千公里,一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经过一个多月风尘仆仆骑马奔驰终于安全回到丹阳。无暇顾及自己的长途跋涉的疲劳,他俩回丹后立即对马进行训练,教马听口令,服从指挥。
县搬运社还外聘有关专家设计载客车厢,仿照古代马车,组织机修工、木工自制车厢。自制的车厢还带着一点古色古香,前面设有驾马人的座位,后面车厢内设有16人的载客座位,中间留有旅客行李的放置处。经县交通监理部门检验,马车制动部位符合安全行驶要求,并发给准驾证。
马车客运从丹阳火车站至人民电影院,每小时一趟,沿途停靠长途汽车站、新北门桥、大会堂、和平桥共四个站,票价一律一毛钱,免费乘坐马车试营业3天。在开业典礼上,马的脖子上系了一朵大红花,车厢外四周披红戴花,锣鼓喧天,鞭炮震天响。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聚集在人民电影院门口,有的大人带着小孩,有的夫妻双双,出于对马车的好奇,众多市民们排起长龙依次乘坐马车,过一把乘坐马车的瘾,其场面热闹非凡。
马车开始起动,驾马人一声吆喝,马就迈向前进,沿途到站时,驾马人手拉缰绳,大喝一声“停”,马乖乖停了下来,让旅客上下车。上人民大桥爬坡时,马的行驶速度变慢,驾马人扬起长鞭,向空中“啪”地一声,马飞快向前奔跑,迅速又安全地到达了终点站。
马车客运生意兴隆,风雨无阻,几乎趟趟客满。经营十多年未发生大小事故,服务周到,受到广大旅客的点赞。马车客运在镇江地区乃至全省独一无二,许多省内外交通部门来丹阳取经学习络绎不绝,并受到省交通厅的表彰。那年,有不少新郎新娘结婚时,把坐马车结婚作为一种时尚,特地包了马车,在丹阳城风光一下,令人十分羡慕,也给丹阳城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到了1976年,丹阳汽车运输公司成立,开办丹阳火车站至贤桥汽车客运班次。至此,马车客运停止营业,虽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为丹阳交通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