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心】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仍有三大动能(2)

核心提示: 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上行动力主要源于需求扩张。我国国情基本特征和发展上的阶段性特征使我国“十三五”期间还会处于需求扩张期。

“十三五”时期市场需求仍会扩张

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上行动力主要源于需求扩张。我国国情基本特征和发展上的阶段性特征使我国“十三五”期间还会处于需求扩张期。

第一,人口基数大是需求扩张的基本支持力。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产业占GDP比重虽然从30%降至2014年的9.2%,但农产品消耗量仍在不断增加。此外,近年来在能源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和食品消费价格仍然上涨,这说明中国农产品消费具有长久刚性增长特征;同时也表明中国经济体量大的关键原因是各种日常农产品上亿吨的消耗量不可能依赖进口,只能自给,导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不会下降到西方国家水平。预计未来人口总量有增无减,主要农产品需求量今后还会持续增加,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很可能保持稳定。特别是农产品价格仍会保持小幅上涨趋势,而且农业产品质量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居民饮食结构向中高端调整,这势必拉动农业增加值上升。

近十年来,汽车、计算机、旅游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2014年底,私人汽车总数突破1亿,城镇居民每百户汽车保有量已达21.5户。目前家用电脑保有量已近3亿台,国内旅游已突破36亿人次。尽管如此,从人均消费国际比较角度看,中国的消费仍有扩张空间。从国内城乡比较角度看,消费也有增长空间。可见,人口数量是我国消费增长的托底性因素,只要收入增长和价格下行稳定共存,那么消费增长就会推动经济增长。这是国情特征对经济增长助推作用的突出表现。

第二,投资增长需求依然强劲。我国投资增长内生性冲动较强,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特征。改革过程中,特别是公共产品投资需求属于硬缺口,因此,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年均超过25%。近年来虽然经济增长下行,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会大幅放缓,其中关键原因是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还有较大实际需求。首先是满足产业体系正常运转的投资就应保持10%的增长率,近年来房地产投资、公共设施管理业、木材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道路运输业等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而住房投资和卫生设施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这两项投资事关公众基本生活,属内生刚性需求,势必推动投资连锁性增长。饮水安全、江河治理、病险水库加固、地下管网建设、交通设施建设等投资需求至少20万亿元。从竞争性领域看,一些新的投资增长点正在形成。可见,我国的投资不是能否增长问题,而是投资如何落在关键领域上的问题。

第三,市场自发的产业结构调整将推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在我国具有强烈的市场自发性,其表现有三点:一是消费需求结构转换客观要求产业结构转换。随着收入水平上移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新兴增长点转向劳务产品和中、高端工农业产品;二是核心技术的欠缺直接压低了我国企业利润增长空间,建立完整的自主创新体系成为企业自发性的需求,这会直接促成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创造等产业的扩张;三是城镇化率上升直接带动生活服务业和城市公用事业扩张。

今后中国第二产业刚性强劲增长也是植根于内需结构升级。2012—2014年经济增长率下调至7%的水平,但第二产业实物产出量仍呈上升趋势,这恰恰是内需结构转换拉动第二产业增长。不仅如此,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资本积累和个人资金积累,外加制度变革红利,还会促使内需结构逐层深度转换,这势必引致供给系统再度发生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从而促成第二产业持续稳步发展。

今后产业结构转变突出特征是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具有门类多和形态复杂两大特征,第三产业的经营活动既是物质资料的耗费,又是第一、二产业产品的增值,还具有服务第一、二产业经营活动的功能。在我国第三产业内部,交通运输和商业两大行业地位突出,占GDP比重总和已超过15%。进一步分析,会出现四种趋势:一是第一、二产业的规模扩张将扩大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二是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会增加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传输等的需求;三是第一、二产业的结构调整会拉长产业链进而派生出新的服务需求;四是居民收入增长将导致劳务需求结构转换,居民金融服务、旅游服务、养老服务、教育服务、修理服务等需求会持续增长,而且这些需求的个性化特色会加速。这四个趋势会拉动产业增长,扩大中等收入阶层,从而带来个人收入和个人消费的双重扩张。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