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烽火举义旗——管文蔚
管文蔚,丹阳市丹北镇高桥倪山村人,生于1903年。1924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共丹阳、常州、金坛等县委书记,苏常特委巡视员,中共无锡中心县委书记,他曾在无锡发动和组织学生运动,领导了天宁寺抗租运动,白塔、西旸等地农民起义。1930年4月在无锡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1937年7月,根据国共谈判协议,他获释后即回丹阳发起组织了丹阳地区第一个国民抗日自卫团,管文蔚任总团长。接着周边的武进、丹徒、扬中等地陆续组织起抗日自卫团,并加入丹阳抗日自卫总团。总团下辖有抗日自卫团80多个,队员2.5万人,带枪的基干武装有3000多人。
1938年6月,新四军挺进江南,丹阳抗日自卫总团接受新四军的领导,改编为丹阳抗日游击纵队,于10月整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管文蔚任纵队司令员。1939年4月,管司令带领部队打下了长江中的扬中县城及其他乡镇,为新四军向北发展架起了“跳板”和“桥头堡”。
1939年,管文蔚奉命率部北上,在陈毅、粟裕领导下,投入到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1940年8月始,管文蔚先后担任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主任、苏北区行政委员会主任、苏中行署主任。他全力投入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建设,领导了财经、保安、司法、文教等各方面的行政工作,同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群众工作,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和巩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45年春,管文蔚担任苏中区党委常委、苏中军区司令员,与姬鹏飞、张藩等同志率领苏中军区部队进行了攻克兴化、盐城等战斗和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管文蔚任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兼苏中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司令员、华中指挥部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管文蔚曾任苏南行政公署主任、苏南军区司令员、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江苏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1993年9月5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
誓死捍卫领海主权——梅嘉生
梅嘉生,丹阳市丹北镇高桥戎梅马村人。他在青年时期,亲眼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逐步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上海东区义勇军军事训练。“七七事变”后,回家乡组织游击队,任丹阳游击支队大队长。1938年8月,随部队编入新四军,次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梅嘉生历任新四军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第三团团长、新四军苏皖支队副司令员、南通保安旅副旅长、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参谋长、第四分区参谋长兼启海警卫团团长、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苏中公学教育长等职。在此期间,他参加并指挥了郭村、黄桥、苏中反“扫荡”、反“清乡”斗争及天目山等战役战斗,带领部队与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极其残酷的斗争环境中,紧紧依靠抗日军民,创建、保卫和扩大了扬州东区抗日根据地,培养了大批干部,为后来大军北渡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0年初,他奉命率部西进津浦路东,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经过半年多的频繁战斗,取得了反顽斗争的胜利,并打通了东西两块根据地的联系。同年年底,他被派到外围部队南通保安旅工作,尔后又在苏北长江沿岸一带坚持斗争数年,并开辟了新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梅嘉生历任苏中军区副参谋长、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第四军第一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参谋长、二十三军副军长、第三纵队队长等职。先后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涟水、枣庄、莱芜、孟良崮、鲁南、淮海、渡江和解放上海等战役。梅嘉生善打硬仗,屡建战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梅嘉生受命赴越南参加军事顾问团的领导工作,荣膺越南政府授予的二级军功勋章。
1955年5月,梅嘉生调海军工作,任海军航空兵副司令兼参谋长,为海军航空兵部队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奖章。曾当选为上海市第六届政协副主席。
1993年9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七战七捷的独臂英雄——柴汝奎
柴汝奎,丹阳市丹北镇新弄村人。1917年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挺进纵队3支队8大队书记、新四军一师三旅通信科长兼特务连连长、营政治教导员、新四军海防纵队2团政治处主任、纵队政治部副主任、苏中军区东台独立团参谋长、副团长、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部及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3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在粟裕、陶勇指挥下,参加了江南根据地的开辟、救援半塔、驰援郭村、黄桥决战、掘港保卫战、曹甸之战等战斗。
在日寇重点清乡、扫荡苏中根据地时,主力部队化整为零突围,奉粟裕司令员之命,率军区后勤部门安全转移,受到陶勇司令员、姬鹏飞政委的表扬。同时还参与了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柴汝奎历任华东军政大学战术研究室主任,南京高级步校考核科长、军委训练总监部处长、工程兵装备订购处处长。
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转业后历任第三机械工业部管理局副局长,第六机械工业部物资局、仪表局局长等职。1999年1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历经磨难成教官——王建
王建,丹阳市丹北镇金桥长埭村人。1921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自小上过五年学,年少时即被迫到外地谋生,先后在上海当学徒做店员。1940年回到家乡。
日寇的侵略暴行,深深激发起他爱国保家的热情,在本地共产党和新四军的领导影响下,积极参加抗日除奸斗争,表现勇敢坚决,曾任抗日自卫队中队长。在这段时期内由地下党人李景福介绍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44年5月由组织委派带领十余名青年加入苏中军分区教导大队,一年多时间里与日伪军进行过多次战斗。1946年随部队整编到第三野战军第六纵队(即后来的解放军第24军),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解放后任教导队政委、团政委等职。1970年起任我军坦克十三师副政委。1976年离休。1990年1月病故于河南平顶山市,享年70岁。
在革命战争年代,王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先后参加过华东地区许多重要战役,如苏中七战七捷、涟水保卫战、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等,并多次立功,其中在莱芜战役中荣立二等战功。解放后,王建长期在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岗位上,始终踏实认真,处处以身作则,密切联系群众,努力完成任务。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平易近人,组织上和下属及周围群众都给予很好的评价。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