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减肥”风兴起
轻量化成为双刃剑
现代人崇尚以瘦为美,使得多少减肥党日夜苦战。在汽车界,同样掀起了一阵“减肥潮”,轻量化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随着节能减排意识的普及,以及汽车制造工业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开始在轻量化这一领域展开激烈角逐。汽车轻量化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即便汽车轻量化的宣传营造了各种美好设想,却始终无法摆脱轻量化成为一把双刃剑的事实。
轻量化成汽车发展大势
所谓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轻量化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至上世纪,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轻量化已经成为许多汽车品牌一决雌雄的阵地。其始于豪车品牌,蔓延至各种合资车,甚至也不乏国产汽车的身影。
实际上,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途径无非三种,即降低车身耗材用量、采用轻质材料、采用承载式车身,减薄车身板料厚度等。众所周知,日系车走俏市场凭借的就是节能省油的优势,而省油的背后就是汽车轻量化的成果。放眼目前市场的各大品牌,无不对轻量化情有独钟。上汽大众斯柯达明锐新款上市时便宣称减重100千克;长城华冠声称旗下首款纯电动跑车前途K50新车采用了轻量化的碳纤维及铝合金材料打造,使得整备质量达到1900千克;新一代奔驰C级采用铝合金等轻量化套件……而诸如奥迪、宝马等豪车品牌均在这一领域磨刀霍霍。实际上,汽车轻量化最初便始于豪车品牌,而提到汽车轻量化就不得不提现在关注度颇高的全铝汽车,即用铝合金代替钢材制造车身,奥迪便是其中鼻祖。
世界首款铝制车身的汽车且投放市场的便是奥迪A8。而在全新的奥迪A4上,车体使用了钢和铝的复合结构,而且使用了铝制悬架,减震器也使用了轻量化设计。
豪华品牌普遍更强调自己的轻量化技术,一是显示自己的技术优势,二是借此抬高自己的定位和售价。轻量化难逃“被”营销命运汽车轻量化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整车质量的降低,同时减少油耗,提高机动性的优势也格外显著。在当下车市,汽车销售进入瓶颈期,品牌同质化严重。恰逢其时,轻量化自然成为了车商争取客户资源的一把利器。
“在很多消费者的观念里,汽车越轻,耗油量也就越少,现在油价一跌三涨,很多进店客户买车时都会考虑耗油量这一重要参数。”我市一汽车4S店销售经理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汽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油耗可降低0.7%。现在油价高居不下,很多消费者购车前都会比较看重耗油量这一参数。这也就是为什么新能源汽车得以发展的原因,节能减排是一个大趋势。”
轻量化实为一把双刃剑
轻量化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虽然轻量化能够带来诸多的便利,但实际上,轻量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现阶段,消费者购车的时候就要考虑,轻的质量,换来的是高售价,高维修成本。而节省的却是不一定会低很多的油耗。
对于汽车厂商现在都在大力宣传的轻量化,实际上有很多逻辑缺陷。首先,使用铝合金材质的车不一定整车质量会轻。目前市面上在20万元级别,一些中型车已经使用了铝合金悬架,但是整体质量并没有变轻。因为汽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独一两个零部件并不能代表什么。因此轻量化看的是整车质量而不是单独某个零部件。其次质量轻的车不一定是轻量化,也有可能是偷工减料。比如10万元左右的车型,受制于制造成本,一般是不会在轻量化上下大功夫的。所以除非是厂商真的把轻量化的技术拿出来展示,否则10万多的车型谈轻量化大多有名无实。而且,轻量化的车维修成本高。上面说的很多车型中使用了铝合金或者碳纤维,都是维修成本很高的。铝合金的焊接需要很多特殊设备,很多4S店是没有这种设备的。而碳纤维就更不用说了,就目前很多零部件需要进口。因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轻量化并非登上神坛,应该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