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阵以待 消除隐患——重要国际会议多国安保之道之二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 在恐怖袭击威胁日益加大的形势下,保障重要国际会议的安全成为会议主办国筹备工作的重中之重。
美国、韩国、法国、英国、新加坡和俄罗斯等国家,在重要国际会议及大型国际活动期间,采取提高警戒级别、限制车辆流量、严查内部人员等措施,从源头排除安全隐患,以确保会议顺利召开。
层层部署 “铜墙铁壁”
2008年11月和2009年9月美国举行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安保措施包括在活动场所附近部署大量警察和国民警卫队力量、部署警犬检测炸弹、在会场周边安置监控设备、部署能处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人员和狙击手、限制活动场所附近空中飞行、加强铁道运输安保以及在会场附近实行大面积道路封锁等。
2010年韩国G20首尔峰会召开期间,韩国警方对首尔地区发布了最高级别警备令,动用5万多警力,全面加强治安反恐工作。警方将峰会主会场COEX会展中心周边两公里范围划为安全区,搭建了一道高2.2米的防护墙,自外向内共设置三道警戒线,从地面到空中24小时不间断警戒。
2009年4月,G20伦敦峰会期间,英国安保部门对位于伦敦展览中心的峰会会场进行严密控制。会场周围设置了隔离区、铸铁障碍物和警察临时关卡,会场犹如被“铁环”牢牢围住。峰会会场、会议代表下榻的宾馆和金融城主要建筑都被警戒线隔离。警方在重要位置部署狙击手,安全检查时甚至不放过下水道、垃圾桶等可疑死角。遍布伦敦全城的闭路电视摄像头也派上了用场,确保实现立体式监控。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9年在新加坡举行,新加坡政府将会场及周边区域划定为“特别活动区”,非有关人员和物品不得入内,警方还抽调数千人力对相关人员展开抽检。其中,不得带入“特别活动区”的物品包括有毒物质、爆炸物、易燃物、汽笛、超过1平方米的旗帜及长度达到1米的旗杆等。在主会场新达城国际会展中心,只有与会代表、媒体记者和工作人员被允许进入,该中心的车库则禁止社会车辆停放。
限制车辆 道路管制
2013年G20圣彼得堡峰会期间,会场康斯坦丁宫所在的俄罗斯圣彼得堡郊外小镇斯特列利纳禁止除峰会指定用车外的一切车辆通行,封闭从市区通往峰会会场的公路部分路段,就连小镇居民回家也要办理临时通行证。
索契冬奥会期间,外地牌照车辆没有通行证也禁止进城。即使本地车辆也不能任意跨区行驶。没有在冬奥会或残奥会注册、未获得证件的车辆则不得进入赛区。
此外,俄罗斯举办重大活动期间,所有用车,包括出租车,都由官方指定,发放专门通行证。即便如此,这些车辆到达会场附近区域也要接受专门器械对车辆底部进行探测,后备箱要打开检查。
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巴黎对大巴黎地区部分路段实施交通管制,如在戴高乐机场和奥利机场周边、一号和六号高速公路、巴黎环城公路等部分路段采取交通限行措施。会议期间,公共交通工具可免费乘坐,鼓励民众不要驾车出行。
2010年G20首尔峰会期间,韩国政府呼吁企业积极实行错峰上下班,并号召自觉实行单双号限行,尽量多利用公共交通工具。据统计,有近70%市民自愿实行单双号出行,会场附近交通流量下降三成以上。
清查人员 屏蔽信号
2016年法国举办欧洲足球锦标赛期间,除9万名警察、宪兵、军人执勤之外,还雇佣了1200多名保安人员负责赛场外围安全。
俄罗斯举办重大活动时,往往提前两个多月接受记者报名,申请者需要填写详细的个人资料。通过审核者在活动开始前几天需到指定地点凭有效证件领取注册证件。按照规定,注册证件不得转让,如果丢失要立即报告主办方。可以说,通过事先细致的审核工作,俄安全部门了解到现场的每一个人的背景,基本做到从源头排除可疑人员和危险分子。
此外,俄罗斯举办大型活动期间,尤其是有总统普京出席的活动,手机信号一般都受到屏蔽。比如,G20圣彼得堡峰会期间采取的安全措施使手机通话质量受限,在峰会举办地附近通话经常断线或根本打不通。“5·9”红场阅兵期间,在红场也很难用手机发出信息。(参与记者:谢琳、常天童、李根兴、姚琪琳、胡晓光、梁希之、陆佳飞、马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