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吃药时都有这样的感觉:药片大,不易吞咽,起效较慢;药片较小,起效就较快。
是否真的是这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其中的奥秘。
药片大小主要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首先和药品剂型有关。为了维持药效所需要的血药浓度,一般需要定时服药。例如布洛芬普通片一天至少需要吃3~4次,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减少服药次数或延长服药间隔时间,布洛芬缓释片被研发出来,病人早晚各服一次即可。但为了保证药效,每次用药的剂量也会相应增加,这样会导致药片的体积增加。
其次和药品生产过程、服用情况等因素有关。药片过小或过大都不合适。如女性紧急避孕药左炔诺孕酮片,每片里药物含量仅为0.75毫克,用肉眼几乎很难观察到。为了便于生产,要加入大量的淀粉、乳糖等填充剂,增加片剂的体积。而用于退烧、止痛的布洛芬片中,药物本身的重量就很大,不需要加入增加体积的辅料,此时在确保病人可正常服用的基础上,一般尽量做成较大的片型,以减少服用的药片数量。
最后,和药物成分有关。这也是影响药片大小的最主要因素,包括有效成分和辅料两部分。药片中,有效成分需达到一定剂量才能保证药效,每个药片中有效成分的量是经过科学研究确定的。有的药物效果非常剧烈,很小的剂量就可发挥药效,如前面提到的左炔诺孕酮片;而有的药物需要较大剂量才能发挥药效,如布洛芬,因此药片的体积也较大。
药品中的辅料并非只用于增大体积,还有便于片剂成型、让药品进入到特定位置(如胃肠道)崩散、控制药物释放的速度等作用。因此,不能随意掰开或切开药物,破坏其结构,否则会影响药效。
以常见的包衣片为例,最初片剂包衣主要是掩盖药物的不良味道,比如黄连素会被制成糖衣片。现在,我们经常能遇到肠溶衣片、缓释包衣片等。如果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衣膜被破坏,药物在胃里就释放出来,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或溃疡形成。药物制成缓释片后每天用药次数会减少,但单次用药剂量会增加,如果衣膜破坏,不能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大量药物在短时间内释放,很可能引起毒副反应。
如果保存不当,药物、辅料也会变质。药品中的辅料安全性都经过科学实验验证,并被相关部门批准使用。它们与药物共存在一个药片里,在有效期内,药片的药效是有保证的。
但是如果在不符合存放要求的环境下保存,如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阳光直射等,药物和辅料均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效,甚至引起不良反应。
由此可看出,药物起效快慢和药片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影响药物起效速度的主要因素有:药物本身的性质,如硝酸甘油舌下片用于治疗心绞痛,3分钟内即可起效,而有些消炎药甚至需几天才能表现出效果;给药途径,比如静脉注射一般比口服起效快;还有制剂的处方工艺。同样以硝酸甘油为例,舌下片3分钟内即可起效,而持续时间仅有10~45分钟。缓释片需20~45分钟才能起效,但可持续2~6小时。
(王学清) 周一至周六出版 报价:零售每份1.00元月价18.00元半年价108.00元全年订价216.00元广告经营许可证:321181499032丹阳日报社印刷厂印刷地址:江苏省丹阳市东方路转盘处 邮政编码:212300传真号码:8698303886983023要闻部:86983011记者部:86983110 总编办:86983010 社会新闻部:86983119专刊部:86983017发行部:86526454广告部:86983022丹阳新闻网:86983129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日历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