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理发与美发

核心提示: 在白云街的原丹阳师范对面有一间朱记理发店,人到中年的朱师傅手艺精湛人缘好,收费公道,附近的市民都去那里剃头,生意奇好。儿时的我也都是在那里剃头。朱师傅从年轻到退休直至去世前都在干着一件事:理发。

在那物质匮乏,经济贫困的年代,街头巷尾经常可见担着木制剃头挑子的剃头匠晃悠着吆喝:剃头了,剃头了。”挑担者大多是老年人居多。担子上物件也不多,一只水瓶,一只脸盆,一块旧毛巾,剃头担子则是现成的脸盆架。工具为一把咯吱咯吱叫的摊头,一把锋利的剃刀和一把长毛刷子。发型基本上是光头或是平头,价格只要5分钱,甚是便宜。

在白云街的原丹阳师范对面有一间朱记理发店,人到中年的朱师傅手艺精湛人缘好,收费公道,附近的市民都去那里剃头,生意奇好。儿时的我也都是在那里剃头。朱师傅从年轻到退休直至去世前都在干着一件事:理发。

70年代,笔者插队农村时,乡间的剃头挑子已不时兴了,改成了小小的理发店。我所在的大队为一个自然村,村里有一位专事理发的包师傅。所谓店即是他家,当时村里没有通上电,他用的仍是老式推子,当推子不快夹人头发时他就会滴上几滴火油继续理发。他的动作很慢很细,没有一个小时活是干不下来的。

那时他只给我们大队里的人理发,理发完也不收现金,只是在那小本子里记上:某人某月某日到此理发一次。待到麦场或稻场结束,社员口袋里有钱的时候,包师傅就会持上小本子去逐个收费,理一次发是8分钱。

1972年笔者进入镇江火车站工作,再要剃头就要到街上理发店。理发店较农村店要气派多了,有电风,有大镜子,有洗头池等,大一点的店堂里有七八张椅子。理发店里有半数以上都为年轻貌美的女理发师。女人心细手巧,理发质量好。许多人认为理发是一种享受,所以进到店里要坐下慢慢地等,等上个把小时是常有的事。一次同事小朱要结婚了,我问另一同事小谭:那女孩子是干啥的?”小谭风趣地回答:“盘西瓜的。”哦,是在水果店里,挺好的。”我应声而出。不是水果店而是理发店,每天为大伙剃头不就是每天在盘西瓜么。”小谭这么一解释我才恍然大悟。

现时丹阳皆流行美发厅。如果进门开口说:我要剃个头。”年轻的美发师明着不说啥。心里头准嘀咕:这个老古董,都什么年代了,还剃头!”只有在偏僻的小街小巷里还能见到剃头店、理发店的字样。美发厅和理发店的收费也大不一样。据说,有名气的高档美发厅美发师们最喜欢女顾客登门,因为女人爱美和要面子,大把抛银子就不足为奇了。

责任编辑:姜耶妮
相关阅读: 剃头 理发店 理发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