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不忘那些流浪街头的人们!

核心提示: 高温天,当市民们大多躲在空调屋里歇凉时,市民政局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却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在城区大街小巷寻找流浪人员,确保这个特殊群体能享受到一丝清凉,安度盛夏。近日,记者跟随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一道,体验了一把高温下的救助工作。

高温天,当市民们大多躲在空调屋里歇凉时,市民政局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却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在城区大街小巷寻找流浪人员,确保这个特殊群体能享受到一丝清凉,安度盛夏。近日,记者跟随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一道,体验了一把高温下的救助工作。

烈日炎炎巡查救助不松懈

“天热,早上和晚上是流浪人员活动的高峰期。”救助站工作人员说,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巡查大街小巷,对流浪人员提供必要的救助,尤其是夏冬两季,巡查和救助力度将会加大。

救助站负责人告诉记者,盛夏高温,不仅“烤验”着流浪人员,同样也考验着他们的救助工作和能力。

上午8点半,骄阳当空。在行近新市口时尚莱迪购物中心处,记者跟随3名工作人员下了车,大家一手拎着方便面与矿泉水,另一手抱着救助宣传册,四处张望,寻找目标。沿着时尚莱迪转了一圈后,没有发现有街头流浪者。满着大汗的救助站工作人员孙睿宏告诉记者:救助工作就是这样,并不是每次巡查都有结果,但即便这样,我们还是会每天出来巡查,虽然现在天气炎热,在户外活动的流浪者少了,但是,我们仍然不会放松巡查工作,以免流浪者发生意外。”

流浪老人“谢绝”救助不领情

在第一个重点巡查处搜寻无果后,记者跟随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沿着新民东路往前行,“天气太热了,流浪人员们也知道先躲在稍微阴凉一点的地方,等到下班高峰、街上人多时再出来活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每到夏季,流浪人员们为了避暑,往往会进入沿街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商铺。

临近10点,在新民东路万家欢旁的快餐店内搜寻与等待了5分钟后,果然,工作人员等到了他们的“老朋友”周老太,“这是我们给她取的称谓,已经打了好些年交道,不过还是只知道她姓周。”孙睿宏告诉记者,周老太是长期“驻扎”在这一带的乞讨老人,每一次他们巡逻时都会劝老人去救助站接受帮助,但是每一次都会遭到拒绝。

“这么大热天的,还是跟我们回救助站吧,那儿有地方住,有饭吃,还有冷气吹,不愿意待那里的话我们也可以送你回家。”救助人员一边给老人递上水和食物,一边亲切地询问着。

然而,周老太似乎并不领情,扭头打算离去,救助人员只得将宣传册和联系方式留给了老人。

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除了引导,还没有更好的方法劝导这类流浪乞讨人员接受救助。

救助工作为何遭遇“尴尬”?

据了解,每年夏天,市救助站都会开展“夏季送清凉”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活动,并做好夜间和重点区域巡视救助,对不愿进站接受救助的,发放必要的饮食、防暑降温药品,并留下联系方式。可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流浪乞讨人员宁愿被烈日暴晒、流落街头,也不愿意接受援助。

据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一些流浪人员把乞讨当做谋生的手段,不愿意返乡,这也是我市救助工作遭遇“尴尬”的根本原因。“我们救助工作的根本原则是自愿救助、无偿救助。这些流浪乞讨人员愿不愿意接受救助由他们自己决定,我们无法也无权对他们实施强行救助。今年夏天,高温肆虐,我们很为他们担心,但是,他们不愿意来救助站,我们就只能送些物资或消暑用品,并留下联系方式,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随时准备施以援手,帮助他们回家。”(殷小坤 武俊 丽娜)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