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甲战斗烈士墓碑记

核心提示: 贺甲战斗时,王耀坤任中共丹阳二区(即延陵地区)区委组织科长,以新四军地方干部身份组织发动群众支援子弟兵,因此对当年这场惨烈的打鬼子战斗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更对牺牲的战友先烈念念不忘,为重修贺甲烈士墓并树碑立传而调研奔波,竭尽心力。

○遗址古迹○

贺甲战斗烈士墓碑记

     

贺甲烈士墓碑亭

贺甲战斗是苏南抗战史上歼敌最多最为激烈的一次著名战斗,新四军94位勇士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而以贺甲战斗烈士纪念碑亭为标志的贺甲烈士墓园则是丹阳地区修建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较高规格的革命烈士群体合葬陵寝地,它的始建与一位新四军老战士的信念和努力密不可分。今年是贺甲战斗烈士墓重修立碑50周年,笔者在此追忆先辈往事,重温红色历史,向人民英雄致敬。

铁军杀敌捷辉煌

1939年11月8日清晨,驻丹徒宝埝日军一部下乡扫荡返回途中,在延陵九里附近遭我地方抗日武装丹阳独立支队袭击,后被驰赴增援的新四军一支队新六团一、三营包围猛攻。敌军不支而向贺甲村退却,我军乘势追击。敌遂施放毒气,并以机枪猛射,敌我双方形成对峙。紧急关头,虎将王必成团长率第二团两营增援强攻,歼敌近半。日寇残敌和援兵被迫退据贺甲村南祠堂。我军继续围攻冲杀,遭敌负隅顽抗,双方激战至傍晚,骤降大雨,枪战暂息,敌我僵持。次日拂晓再战,凌晨至午前九时,我军两次发起攻击,与冲出祠堂突袭之敌浴血拼搏。我方勇士伤亡20余人,敌更死伤大半,退守祠堂残兵成瓮中之鳖。午前10时,我军发起第三次总攻。祠堂内残敌弹尽援绝,遂突围逃生,被新四军围堵在祠堂附近的打谷场上,双方展开惨烈的白刃格斗贴身肉搏。一阵鏖战后,日军除1名藏身罱泥船内的鬼子逃脱外,全部被歼,新四军大获全胜。

这场恶仗从8日早晨7时敌我遭遇开战,到9日午后1时我军得胜撤离战场,经历二昼一夜30个小时,以火战开始,以肉搏终结!”(陈毅语)。我新四军在地方武装的配合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由伏击战转向运动战,直到最后围歼战,共毙日军精锐部队武村大尉中队长及以下官兵合计168人,俘虏3人,并缴获大量战利品。我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昔日围歼日寇的贺甲祠堂旧址山墙上留存至今的累累弹洞和深深血痕印证了当年战斗的惨烈。

贺甲战斗以血与火在新四军军史和苏南抗日斗争史上铸就了一座丰碑,被称为“延陵大捷”,当年上海等地的进步报纸曾以“伟大胜利在江南”为题作过报道。同时,一曲歌颂延陵大捷的《反扫荡》战歌唱遍大江南北,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新四军坟”埋忠骨

为有牺牲多壮志。在那场枪林弹雨刀拼肉搏的血战中,我军伤亡指战员220名,其中94名勇士壮烈献身。新六团三营营长刘玉林同志,是位老红军,战斗中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当我军突遭敌施放毒气受挫时,他指挥部队后撤,留至最后中毒牺牲。二团三营一名副排长,在歼灭祠堂内的残敌时,三次奋不顾身一人直冲敌巢,前二次冲杀负伤,缴获机枪一挺,步枪四支,第三次冲入祠堂时壮烈牺牲。一营营部一名小勤务员,参战一昼夜,仍带伤坚持战斗,杀敌3人后,献出了16岁的年轻生命……“民族英雄之牺牲,皆义烈忠勇,震烁古今,这是先烈们以血肉传给我们的战斗精神”(陈毅)。

新四军围歼日寇激战之时,当地老百姓踊跃为战士们送水送食物,支援前线。战斗结束后,贺甲群众又冒着鬼子前来报复的危险,满怀悲痛将未能及时转移的烈士遗体就地安葬。据当年参与此事的民兵队长贺金敖说,村民们视子弟兵为亲人,纷纷献出自家床板铺,并拆下祠堂木板,收殓烈士遗体,经清点,共有76具忠骸。村民们含泪将他们合葬在自家祖坟旁,堆筑成三座坟茔。一个个不知具体姓名,却有着同一英名——“新四军”英烈,从此安息于他们浴血奋战之地,战友相伴,军民相依,直到永远。坟地碧草葱茏,野花夹缀,悲怆苍凉中绽放出不灭的生命之光。贺甲村民们将这块墓地称之为“新四军坟”,一直守护祭奠到解放后。

修墓立碑祭英灵

贺甲战斗27年后,1966年底,原在村外地势较低处的新四军坟内烈士遗骸被移葬到村边高地,筑成三座新墓。墓前开阔地建立一座五米高的六角形纪念碑亭,亭内耸立贺甲战斗烈士墓碑,碑面正中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鲜红隶书大字,右上刻“公元一九六六年十二月立”,左下刻“中共丹阳县委员会丹阳县人民委员会”,背面铭刻《贺家村战斗烈士墓碑记》: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战,节节败退。同年八月十三日,日寇于上海登陆,江南大片国土沦入敌手。广大人民在日寇、伪军以及溃败的国民党军队、土匪武装蹂躏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九三八年初夏,我新四军遵照毛主席、党中央的指示,开赴江南前线抗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发起了韦岗、新丰、延陵等战斗,打击了日寇嚣张气焰,振奋了人民抗战情绪。日寇遭我沉重打击后,进行疯狂的反扑。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八日,敌“扫荡”丹阳九里镇以西地区,我新四军老二团、新六团在地方武装配合和广大人民支援下,于贺家村附近给予迎头痛击。经过两天一夜的激烈战斗,歼灭日寇一百余名,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在此次战斗中,新六团政治处主任刘震英同志、三营营长刘玉林同志等数十名英雄健儿,为着人民的利益,英勇地牺牲了。为表彰烈士,特立此碑,以纪念。

这篇渗透血与火的碑文,原稿为笔者岳父、时任镇江专署民政处处长的新四军老战士王耀坤(1910~1991年)所撰。贺甲战斗时,王耀坤任中共丹阳二区(即延陵地区)区委组织科长,以新四军地方干部身份组织发动群众支援子弟兵,因此对当年这场惨烈的打鬼子战斗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更对牺牲的战友先烈念念不忘,为重修贺甲烈士墓并树碑立传而调研奔波,竭尽心力。岳父病逝后,我在其遗物中发现了他1966年9月写在“江苏省镇江专员公署”稿纸上,为丹阳县委县人委代拟的《贺家村战斗烈士墓碑记(初稿)手书底稿并珍藏至今。经核对,镌刻碑文即是以该稿为基础修改而成。这篇碑文已作为重要的革命史料被《丹阳县志》、新四军与苏南抗日根据地》等多种方志史书收录记载,而抗战老兵50年前为此撰写的手书原稿成了珍贵的红色老档案。

1999年,贺甲战斗旧址暨烈士墓纪念碑亭被定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十年来,一批又一批的烽火岁月过来者前往吊唁缅怀牺牲的战友同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人士来此祭奠瞻仰先烈英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