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丹阳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丹阳市委书记陈可可代表中国共产党丹阳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大会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黄春年主持。
会议号召,践行新理念,实现新崛起,全力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现代化工贸名城!
今后五年,丹阳发展的指导思想
到2020年,丹阳发展的目标定位
今后五年,丹阳面临的首要课题
我们要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国内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过程比较漫长。
尽管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但重大战略机遇也前所未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稳步实施,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正式公布,区域性重大交通工程全面布局。
这些叠加机遇对丹阳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如何敏锐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确保丹阳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这是我们面临的首要课题。
今后五年,丹阳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要更好地提升区域竞争力。
看区域竞争,要看大势、顺大势,在苏南和全省的大局中来考量。丹阳经济规模还不大、综合竞争力还不强,与标兵的差距越来越大,追兵的距离越来越近。
经济新常态下,市场洗牌加速,实体经济发展困难,金融风险形势严峻。更重要的是,新的竞争已升级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开放竞争力、城市品质等全方位的竞争。
如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新的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今后五年,丹阳的奋斗目标
要更好地顺应老百姓的新期待。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市人民对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广大群众不仅期盼物质生活富足殷实,也期盼精神生活丰富多彩;不仅期盼社会安定有序,也期盼社会文明友爱;不仅期盼民生事业提档升级,也期盼生态环境清新秀美。
如何更好地满足百姓诉求,让老百姓的幸福更有“获得感”,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丹阳实现新崛起的战略举措有哪些
实现新崛起,一切在于干。
今后五年,我们要按照“领跑镇江、争先苏南”的总要求,围绕目标,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全力构筑“五大新高地”。
1、现代产业新高地
坚定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中国制造2025”丹阳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2、城市发展新高地
按照“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协调发展,继续以每年公开承诺当年竣工的城建项目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有效解决规划“打架”问题。严格依法执行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抓落实。
优化城乡现代功能。推进城市组团紧凑开发,建设“紧凑城市”。倡导城市修补,推进老旧小区环境改善和有机更新,落实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大力推进城市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到2020年,基本完成改造任务。
建设安全高效便利的生活服务和市政公用设施网络,加大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力度。充分挖掘地上地下空间潜力,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等立体停车设施,努力缓解城市停车难。健全城市抗震、防洪、排涝、消防、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形成全天候、现代化的城市运行安全保障系统。根据城镇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统筹布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乡宜居宜业水平。
优化城乡交通格局。
持续推动农村道路提档升级,打造城乡半小时交通圈。
树立“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理念,改造提升城市主次干道,打通城区断头路、瓶颈路,完善微循环。建设综合性交通枢纽,加强城际铁路与城市交通的一体化换乘衔接。加快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建设,推进城乡公交提升工程。
优化城乡文化特色。保护好古代建筑、近代建筑,保护好街巷街区、城镇格局,保护好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居、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
深入开展美丽镇村创建活动,加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古村落保护力度,加快发展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镇村。
优化城乡治理服务。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强化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的观念,引导市民遵守秩序、文明出行、爱护环境、礼貌待人,以市民素质提升推进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3、生态文明新高地
把绿色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科学施策、精准发力、铁腕治污,把丹阳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江南水乡。强化环境保护。强化低碳发展。强化水环境整治。
4、开放发展新高地
在改革创新中激发活力。让丹阳的改革有力度、有精度、有深度、有温度。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确保“清单之外无权力、清单之内必须为”。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成立监管机构,实现国有资产有效监管全覆盖。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引进创投、风投、天使投资,设立各类产业基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鼓励更多企业与实力券商深化合作,在国内外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区域性交易中心挂牌上市。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在扩大开放中拓展空间。
提升利用外资质量。聚焦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强化产业链招商,做好强链、补链文章,积极引进一批超亿元的产业链核心项目、延伸拓展项目和服务配套项目。
扩大出口优势。优化出口结构,扩大一般贸易、服务贸易,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业企业扩大出口。创新外贸方式,大力推行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
创新“走出去”方式。鼓励优质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兼并重组,到国外收购企业和研发机构。
优化招商环境。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留得住。
5、民生共享新高地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增强老百姓获得感。
改善就业环境,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力促进就业创业。
实施精准扶贫,深入开展“扶村帮户”达新标活动,落实各项精准帮扶措施,加大重点片区整体帮扶和结对挂钩帮扶力度,不断完善扶贫长效机制,全面完成脱贫目标任务。
健全社保体系,加快推动金保工程,实现“五险合一”。持续完善被征地农民保障政策。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积极推动公租房保障货币化,推进公租房共有产权试点工作,探索去库存新路径。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以标准化推动均等化,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均衡性。
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把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努力营造“三安”发展环境。
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推进从源头上预防化解信访矛盾,促进信访更多通过法治化渠道解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和预警机制,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丹阳”、“法治丹阳”,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更多报道请见明日《丹阳日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