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以来,“大爱丹阳”在报道困境群众故事后收获了来自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支持。我市为病所困的周勇、胡秋扬、丁锁平等纷纷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帮助,本报的爱心热线86983110也变成了爱心汇集的“主阵地”,涌动着来自我市各个角落的温暖。也正是因为这些爱心人士的帮助和坚守,困境中的群众也多了一股战胜困难、继续前行的动力。
相信很多热心的读者还记得那个充满青春活力的胡秋扬,刚刚17岁的她突然患上白血病后光彩不再,远赴苏州住院治疗用尽了家财。可是乐观坚强的胡秋扬却在短暂的消沉后重整旗鼓,扬起自信的嘴角,乐观地面对病痛和灾难。素昧平生的薛先生、张女士、贺先生等纷纷向爱心热线致电问候,并向秋扬捐款致意。病痛无情,人间有爱,一份捐款也许不能足以解决秋扬家的经济困难,但是爱心会化作一排排数字,经过无线电波传递到秋扬的身边,给她重生的勇气和治疗的希望。
还有这样一些特殊的读者,他们关注每一期大爱丹阳刊出的人物,向慈善热线打来电话也是规律的每周一次,但是他们的话却总是不多,只询问困难群众的联系方式或者银行卡号就草草挂掉。他们中间,有的愿意透露姓名,有的不愿意,还有的会给自己不断地起“别名”,但是每当熟悉的声音响起,记者总能识别这些被深深刻在脑海里的声音。他们中间,或许是小有成绩的生意人,也或许只是普通的上班族或者退休老人,但是行善一次简单,坚持给予不易。在慈善的道路上,平凡人愿散财救穷、普通市民疏金救人是最值得尊敬的事。
当然,我们并没有忘记,那些咨询病情、推荐医院、愿意探望、分享经验的人们,他们也是怀揣着一颗帮人救困的侠义之心,默默地为受困群众策划出力,绞尽脑汁。受肾病综合征困扰的小宝就是例证。小宝的报道刊出后,几个电话打进来,分享了许多专业医院和特效药物。一位年过古稀的爷爷坚持打了好几个电话帮助小宝选择药物治疗,可谓不辞辛苦。这些“智囊团”以他们特有的方式为受困群众拨开眼前的迷雾,助力其顺利前行。
点滴之水,可入江海;万人振臂,可遮天日。爱心不分大小,善意不可小觑,大爱丹阳愿意成为市民们汇集爱心和传递善意的平台,我们愿在每周三见证爱心传递。
(刘伟)